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代重组家庭日常 > 第 60 章 服徭役
    钱婆子当时说的声泪俱下,宋腊梅一时心软才给的银子,事后也明白过来。

    便只当这银子替她娘尽的孝。

    怕就怕这钱婆子一回得逞,又有二回。

    宋腊梅虽打定主意不再给她银子,但万一她舍下面子在李家闹,婆家人又该如何看她?

    她怕的是这一点。

    徐氏就与她出主意,那二钱银子的事先让李庆有知晓,若不然事后被钱婆子捅出来,莫要让他夫妻两人离了心。

    再就是先把钱婆子为人与婆母通个气,倘若以后真闹出来,也防着婆家不知情,误会于她。

    宋腊梅答应的好好的,回去后便把那二钱银子之事告诉了李庆有。

    新婚又怀着孩子,两人感情正是最好的时候,李庆有当然不会有异言。

    也没有把这二钱银子放在眼里,劝她想开些,莫要多想,身子要紧。

    还把自己私己钱拿出二钱给她,当替她补上。

    这一番举动让宋腊梅感动之至,出嫁前的那点遗憾全都消失不见。

    李庆有的形象在她心中都伟岸起来,满心满眼全是他,感情升温不少。

    两人同一张床上睡着,亲密无间什么话都能说。

    可对着婆母,宋腊梅几次鼓足勇气,却又欲言又止。

    私心里还存着些侥幸,万一外婆不再来借银子呢,岂不是她小题大作。

    婆母说不定还生出别的想法。

    思来想去,这事越发说不出口,索性不提。

    端午前两个集,糕点又热卖一回,存钱的箱子里已有五两多银子。

    勉强能把铺子开起来,只是一时寻不到好铺面。

    喜月就与杜巧娘商量,且把位置放宽些,左右都是在一个镇上,姐夫大姐也能看顾着她们的。

    杜巧娘不同意。

    闺女去镇上卖糕,村里人说道都没停过,再让她二人去开铺子,还不知道有什么闲话传出来。

    又因着将着收麦子,这事便又没再深说。

    杨家种着两亩麦子,宋家也种两亩麦子,眼瞧着就能收。

    收粮要紧,别的只等过后再说。

    村里有打谷场,麦子割下拉过去,借宋常富家的牛拉石磙碾。

    从早忙到晚,大人小孩齐上阵,连忙好几天才把粮收回家。

    两亩地收的麦子有三百来斤,除去要交税粮的,赵春兰全卖给去粮铺,换了二两多银子。

    这才有钱买糙米回来。

    收完麦子,又要忙着翻地种秋粮,杨家种的是地瓜,宋家种的是黄豆。

    等忙完这些还没喘口气,宋常富就通知要服徭役。

    夏冬两季服徭役,都难熬,夏热冬冻总之都要吃苦头。

    还好本朝轮流三年才服一次徭役,不像前朝年年都要服,那才真是生不如死。

    不想吃这苦头也有法子,便是拿银子抵,二两银子抵一个人徭役。

    杨应和和宋常贵都不舍得花银子,只得收拾行囊准备服役。

    村里人家俱都不舍得花钱,整个村里弥漫着离别伤感之中。

    村东头,宋大宝家又闹起来,眼见要服役,他又嚷嚷着要吃一回酒。

    夏收时吃过一次,醉的不成样子,娘几个都挨他拳头,燕子便不肯打酒给他。

    他气的摔东西,扯着燕子头往墙上撞,下手之狠让人心惊。

    闺女大丫拼命拦着,被他一巴掌扇的眼冒金星。

    狗剩去拉也被甩在地上。

    狗蛋哭着喊人,左邻右舍闻声过来才把他拉开。

    燕子额头都撞出血来。

    他上无爹娘,一个姐姐也不与走动,是个没人敢管的浑人。

    宋常富除了骂几声,也做不了什么。

    村中妇人皆叹燕子命不好,摊上这样的男人。

    娘家兄弟也不来撑腰,才纵的宋大宝无法无天。

    别人家都舍不得家中人去服徭,燕子却盼着男人早点走,这个家就能清净个把月。

    杜巧娘和赵春兰没去看热闹,徐氏过来才知情,也跟着叹息。

    女子嫁这样的男人,一辈子算毁了。

    家里两个男人要走月余,剩下一群妇孺,还有个孕妇人,俱是不放心。

    还好后林宋大爷说会多看顾些。

    隔壁人家亦有老爹和半大的小子,冲宋常富的面子特意过来说一声,会注意着动静。

    这令他两人稍稍放心。

    徭役管饭,但很难吃饱,且吃的极差。

    家中富裕的人家多会准备干粮,杜巧娘和赵春兰便准备起来。

    先是磨面粉做炒面,干湿都可以吃,又耐放。

    只要不见潮能放好长一段时间。

    又炕锅巴,饿了就能对付一口,还有些干饼子。

    谈不上好吃,但不至于太挨饿。

    这回是修官道的活,出力气便成。

    若碰上水利,更吃苦不说,还有送命的可能。

    干粮才准备好,那边就催着启程。

    夜里婆娘两人做一顿丰富的晚饭,离家前吃顿好的补一补。

    杨应和和宋常贵事无巨细交代个没完没了。

    说来还是不放心。

    再不放心次日一早还是得跟大部队一起离开,齐齐送到村头,哭声一片。

    送完大哥和宋叔,喜月和欢儿才去街上卖糕。

    天热也不舍得歇着,总想着能挣一文是一文。

    沈婆子有气无力坐在铺门前,少见的手中没拿着针线。

    喜月一看这情形便料到他孙子落了榜。

    果然,她没等问起,便哀叹起来:“府试没过,儿媳妇在家哭成泪人,孙子也被打击的天天耷拉着脑袋。”

    “问起来,他明明有把握的,怎么偏偏榜上无名,是不是被有权势的人家走关系挤走了名次?”

    “花掉那些钱,连个童生都没中,这科考怎么这般难?”

    若是容易这秀才也就不稀奇了,她自己也知道是这个理。

    正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才更加不能接受。

    喜月安慰几句也是于事无补,摇头离去。

    也不知道木兰主家的小公子考的如何,街上转一遍,朝仙女湖而去。

    喊着卖糕却不见木兰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事给绊住了。

    叫卖一圈回来,却看到木兰远远在朝她二人招手。

    走过去就见她笑着,不等喜月问,便笑道:“小公子府试通过,已中童生。”

    这还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