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原本以为自己能坚守原则,以此约束他人,
使他们依然遵循礼教。
然而,未曾料到,在真正的金钱和现实问题面前,
礼教变得一文不值。
官员们在听到陈寒开出的条件后,竟然羡慕起礼部能有如此机会。
他们甚至认为,现在的礼部根本不配得到如此高额的报酬。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崩塌。
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可以用钱买到一切吗?
或许自己真的老了,
或者自己在这过程中无法适应陈寒这样的行事方式。
陈寒不再关注那些对他质疑的声音,因为他时间紧迫。
他转向朱元璋,直接说道:“陛下,微臣已获得了所需。
相信很快,微臣就能召集一批官员,他们愿追随微臣,教导工匠识字读书。
他们愿意付出,愿意奉献。
至于那些不满的人,就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吧。
微臣已无话可说。”
朱元璋在上方看着陈寒得意洋洋的模样,心中暗笑:你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付出,却得到了一切。
早朝时你就把礼部尚书逼到了绝境。
如今在朝堂上,你又占尽优势。
你的言辞技巧操纵了整个舆论,你已经胜券在握,收获满满。
而你仍能找到这般得意的说辞。
你这是要气死人不偿命啊。
果然,当礼部尚书听到陈寒说他无需多言就能达成目标时,
仿佛利剑刺穿心扉,他一下子瘫倒在朝堂上。
朱元璋立刻高呼:“太医,太医,快救救朕的爱卿!”
所有人见此情景,都觉得十分讽刺。
整个朝会上,这件事充满了逻辑的混乱。
谁能料到陈寒竟能在这样的事情上玩出这样的手段,
而朱元璋竟然愿意配合他。
实际上,朱元璋向来对这些读书人没什么好感,
只是找不到更好的人才来替代他们罢了。
陈寒的出现让朱元璋意识到,
原来在朝堂上做事,无赖流氓可能更合适。
当然,他也承认有些读书人确实有骨气,
但目前在他的朝廷中,还未见到如刘伯温那样的天才。
因此,像陈寒这样的混混就可以无所顾忌。
如果有刘伯温那样的人才出现,
恐怕陈寒就不会如此放肆了。
因为朱元璋看得很清楚,陈寒内心对这类人充满敬畏。
只是对那些口是心非、虚伪的读书人,
陈寒才会毫不留情地整治。
这一点,朱元璋洞察分明,所以他允许陈寒无所畏惧地行事。
朝堂上的闹剧结束后,
陈寒立即前往聚宝门。
这里的水泥路即将干透。
正如他所说,一切都在顺利进行。
朱允熥指示通政司向兵部传递消息,
让兵部的粮草运输队从北门绕一大圈,直达聚宝门。
就是计划让车队绕行此处,让满载粮食的马车驶过聚宝门外的硬朗水泥路。
让民众亲眼见证这条路的坚固。
也让赶车的亲身体验一番。
即便拉着重载的粮食,行驶在这平坦的路面上也不会有多少颠簸。
告示早已张贴出去,今天就是检验成果的日子。
当陈寒他们上朝时,聚宝门外已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郭汝槐兴致勃勃地带人在此观察,准备随时记录。
如果结果不像陈寒所说的那样成功,他好立刻揭穿陈寒的夸大其词。
朱允熥这次也紧紧跟在陈寒身旁。
两人一同坐在马车里。
朱允熥兴奋不已,忍不住对陈寒说:“老师,您这次赢的是彻彻底底。
我看那些读书人脸都憋紫了,却无法反驳您的言论。
您这次算是替我们出了一口恶气。
我也看不惯那些虚伪的读书人,表面上说对金钱毫无兴趣,可一听说有高额补贴,立刻变脸。
您没看见工部那些人的嘴脸,更丑陋。
也不知他们为何敢在众人面前公然暴露自己的无耻。”
陈寒脸上显露出严肃的神情。
他在朝堂上嬉笑怒骂,但在下面则不会如此。
嬉笑怒骂是他的伪装,真正的他做事时沉稳冷静。
就像某位表演艺术家所说:喜剧演员通常是沉默寡言的人,台上疯癫,台下也疯癫,那他就是神经病。
陈寒也是如此,朝堂上需要表演时,他必须泼辣。
但离开朝堂,他明白,若自己还那样,就真是精神失常了。
于是陈寒认真地说:“殿下,我可以这样想,但您不能这样想。”
朱允熥问:“老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陈寒解释:“如今的朝堂上,确实有些人失去了读书人的理想,但不可否认,仍有一部分人秉持着崇祯的理想。
他们希望通过礼教引导百姓,让百姓在规则的约束下,能有高尚的情操生活,而不是像我这样勾心斗角。
然而人心有阴暗面,这是无法约束的,道德和武力也无法束缚。
但不能否认这些人,他们是伟大的。
今天在微臣的戏弄下,的确有些朝臣表现得像个傻瓜。
但他们真的傻吗?
其实他们一点也不傻。
他们在表达忠诚。
就算我现在用不上他们,将来需要时,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被想起。
他们用厚颜无耻的方式,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
朱允熥听完,全身一阵发凉……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