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日磾的话,让王公大臣找到了共鸣。

    一时间,大厅内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刘隅恍惚间有种错觉,这确定是王公大臣在议事,自己不是进了菜市场?

    刘隅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

    在他的固有认知中,这些人都是博学之人,又深处权力的中心,就算对一件事情有看法,也应该摆事实讲道理,试图从言语上说服自己。

    谁知道从马日磾说了一阵开场白后,就再也没有逻辑上的输出,变成了杂乱无章的吵闹。

    刘隅面容淡然,看不出任何情绪,心中却已经万马奔腾。

    这些读书人平常一个个装的人模狗样,道貌岸然。真到了利益攸关之时,竟然也如地痞无赖一般,毫无仪表。

    沉默,刘隅依旧在沉默,他心中明白,此时如果自己发言,很可能会把议事厅变成彻头彻尾的菜市场。

    他目光沉静,默默坐在正中间,饮了一杯茶,似乎在看一场事不关己的演出。

    众人吵闹了半天,也终于发现了有些不对劲。

    刘皇叔一直没说话啊!

    他不表态,我们就算说的再多,也没有半点用处。

    想明白其中关键,嘈杂的大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马日磾看着众人殷切的目光,向刘隅躬身行礼。

    “刚才众人所说,都是为大汉社稷考虑,不知皇叔意下如何?”

    刘隅淡淡一笑,眼神中有些玩味。

    “如今汉室衰微,皇权不振。大汉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才颁布的求贤令,目的自然是想为国家聚才,”

    刘隅声音微微一顿,目光环视众人。

    “诸位若真有安邦定国之策,只管说出来,只要能让大汉复兴,我愿终身奉其为师。”

    刘隅并没有反驳众人,而是设置了一个台阶,让众人往上走。

    可这个台阶,却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这些人若真有定国安邦、中兴大汉之策,早就已经说出来了,哪里还能等到今天。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都感受到了刘隅语言中的压迫感。

    他可以不求才,但你们要有中兴大汉的谋略。

    这番话的言外之意,也十分清楚,如果你们没有这样的才能,又有什么理由阻挡自己呢?

    别看刘隅年纪轻轻,在这一刻所表现的震慑力,足以让众人胆寒。

    刘隅站起身来,继续淡淡说道:“求贤令,为国求贤,自古早有先例。”

    “昔年秦孝公为了秦国强盛,发布求贤令,使得商鞅前去投奔,终于一扫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为秦扫灭**,奠定了基础。”

    “燕昭王为了求贤。筑起黄金台,重振燕国雄风,差一点,就把齐国,全部吞灭。诸位都是饱读史书之人,这两个例子,想必都了解吧?”

    刘隅语气虽然平和,可说出的话有理有据,让人一时难于反驳。

    沉默半晌后,马日磾行礼说道:“皇叔励精图治,让我等佩服,可察举之法,已经过了几百年,早已经深入大汉骨髓,贸然变更,恐怕会让大汉伤筋动骨,适得其反。”

    马日磾的话,刘隅又何尝不知道,世家大家底蕴深厚,绝不是推举几个人才,就能让他们退出历史舞台的。

    想要破除世家大族的影响,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天时,等地利,等人和,这三点如果不能齐备,想要把世家大族拉下马,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太傅所言极是,求贤令,求的不过是荒野疑贤,这种人,不会太多,主体官员的补进,还是要以察举为主。”

    刘隅这番话一出口,众人一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松的几分。

    只要察举制总体不变,众人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保证。至于以求贤进来的人,虽然会分一杯羹,但毕竟也是少数,众人对于分走的这一部分空缺,虽然无奈,却也只能勉强接受。

    谁知刘隅接下来的一番话,让众人萎靡的精神,瞬间兴奋起来。

    “如今大汉遭受董卓之乱,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今年举荐上来的人数,要比平时多上几分,具体人数,吏部要拿出一个条例,要让那些世家的优秀子弟,都能为大汉效力。”

    大汉举孝廉的人数,从汉和帝开始,就有着严格的限制。举孝廉的人数与郡上的人数,还有很大的关系。

    二十万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以此类推。

    虽然这些年,吏治混乱,数量和之前肯定会有所偏差,但总体上相差不会太大。

    此时听刘隅的意思,是要打破这个界限,重新核定人数。这样一来,世家子弟进入朝廷为官的机会不但不会减少,相反还会大大增加。

    刘隅见众人脸上带出的笑意,知道自己这一招,已经得到他们的认可。

    利益,不论王公大臣,还是世家大族,他们看重的都是利益。

    他们把德行挂在嘴边,也不过是为了更加名正言顺争取利益罢了。

    刘隅说了那么多,都是为了这句话做铺垫,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对于求贤令的反对声,就会消失在空气中,变得无影无踪。

    对于世家大族子弟进入中央为官,刘隅丝毫不担心,反而隐隐有些期待。

    他们的的子弟一旦进入朝廷,就意味着和大汉朝的国运捆绑在一起。

    他们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子弟侍奉的朝廷,瞬间土崩瓦解。

    到那时,谁再想要颠覆大汉朝,他们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只要咱们进入朝廷为官,就会被刘隅牢牢捆在大汉的战车上。

    至于他们是不是不学无术,刘隅并不担心,因为从一开始,刘隅的计划,就不是让他们办事的。他发出的招贤令聚拢的人才,将会是整个汉朝的权力中心。

    刘隅静静的等待,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招贤令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到时候必然会有无数的贤才来到自己身边,只要把这些贤才,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才能在乱世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