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玄幻小说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13章 宏庄的百年史
    验明正身这件事易承已经做过很多次了。

    只是这一次是给自己的孙子和曾孙子做。

    当年他和沈青婉生了两个儿子,李平和李安,后来又有了四个孙子,易承分别给他们起名李苟、李岂、李文、李武。

    如今九十多年过去,这些当年自己的亲眷大多都已经过世,只剩下一个孙子李岂还活着,如今也已经九十一岁高龄。

    李岂坐在内堂大厅上,面容枯槁,头发花白,看上去反应也有些迟钝,他的身边还围着四五个人,有年轻的有年迈的,不过一个六十岁左右站在中间身着褐袍的老者似乎看上去地位最高,易承猜测他就是现任的宏庄庄主李崇阳。

    易承将《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一篇默写了一遍,又说出了自己当年留下的一些道门理综隐派的暗语,便算是交代了身份。

    李岂太苍老了,满脸的老人斑,配上他略有些呆滞的神情,易承甚至怀疑他究竟听没听明白自己刚才跟他说的那些话。

    不过李岂在很认真的验证了一遍之后,便点点头,缓缓道:“家祖有训,道门理综隐派之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亮明身份,皆是我李家上宾,我等后人应当竭力相帮,先生可在府上安顿下来,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提出,我李家自当尽力相助。”

    听完李岂说完这一大段话,那名褐袍老者也点头道:“既然家父已认明身份,那这位小兄弟便是我宏庄上宾,来人,去准备茶点客房,招待贵客。”

    易承也没跟他们客气,毕竟自己现在还没有汉国户口,有宏庄这个落脚地可以方便许多。

    既然已经核明身份,内堂上的气氛便不像一开始那般严肃,李崇阳笑着朝易承问道:“不知小兄弟姓甚名谁,如何称呼?”

    易承道:“在下陈耳,这位是在下的护卫程康。”

    “不知陈耳小兄弟从何处来?”

    “我从齐地来。”

    “哦~”李崇阳捋了捋短须,“乃是齐王之地来的,不知到宏庄来,所为何事?”

    “我这次来,一是为了拜访故人,二是为求见当今天子......”

    ........

    易承在宏庄住了下来。

    看样子自己当初刻在宏庄祖宗祠堂石碑上的祖训很有效果。

    自己的这些后人确实严格执行着自己订下的祖训,不仅给自己准备好房间饭食,还十分热心地问自己有什么需要相助之处。

    而易承也没跟他们客气,点名让甘罗来陪自己说话。

    李家人只是和甘罗商量了一下,甘罗就自告奋勇的来了。

    和甘罗说话还是那么亲切,就如同当年重生为成蹻时,每天在地下室与他一起研究各种发明一般快活。

    只是聊上几句,易承所说所言就让甘罗大为惊异。

    易承聊到过去成蹻府邸发生的那些事,当时只有成蹻公子和甘罗两人知晓,可易承说的竟然像他自己就在一旁一般。

    “出去走走吧,让我看看现在的宏庄有什么变化。”聊了一会,易承提议道。

    甘罗便带着易承出了客房,在宏庄里面闲逛起来。

    和百年前相比,宏庄整体向外扩大了四倍不止,外面还有好多好多的梯田和水田,这在关中也算是难得一见。

    “成蟜公子薨后,你成了骊山宫的长老,后来又接手了墨门义堂,现在骊山宫和墨门义堂怎么样了?”易承一边走一边问道。

    甘罗顿了顿说,“那都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

    “是啊,已经过去了很久。”易承看着远处的水榭感慨道。

    “骊山宫还一直在骊山的那片桃园里,墨门义堂的人大多散落出去,现在大都已无消息。”想了一会,甘罗又继续说道。

    “秦伶、甘茂、淳尝芳、钟无艳这些骊山宫老人现在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吧?”

    甘罗神情有些复杂,最后还是回答道:“是。”

    对于骊山宫和墨家的式微,易承有些遗憾,有时候历史的大趋势,确实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而自己一路间隔的重生,也让自己无法深入了解世间发生的事情。

    “对了,你怎么会来宏庄,而且看起来像是这里的门客?”易承问道。

    甘罗耸了耸肩,“骊山宫的许多人都在宏庄生活,这里环境更好,作物产出也更多。”

    易承若有所思,“当年李长安让李家后人持续研究高产杂家水稻,此法还在继续研究么?”

    “嗯,一直在研究,现在收成好时,亩产可达一百六十斤左右。”

    秦制三亩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一市亩,易承在心里算了一下,差不多也就是一亩五百斤的样子。

    和自己去世之前,提升还是很大的,用一百年时间持续杂交高产水稻,这个产量已经达到了后世稻田入门的水平。

    “可惜现在杂交提产似乎已无进展,这二十年来无论怎么杂交,水稻产量都大抵维持在亩产一百六十斤左右。”甘罗继续说道。

    听的出甘罗的语气似乎颇有不甘。

    “你在培育杂交水稻?”

    甘罗点点头。“我这四十多年来,一直和李家的一些子侄辈在研究杂交水稻,十年前我们听说楚地现在正在大面积种植一种叫占城稻的高产水稻,一年两熟,产量极高,费了许多周折引入过来,结果发现关中的气候并不适用这些占城稻,一年虽然可两熟,可产量很低...”

    占城稻是当年易承去楚国时,建议屈原谏言楚王去海南那边寻找的水稻。

    这玩意本来应该宋朝时才会传入中国,未曾想现在就已经被引入中原,这让易承非常欣慰,这其实也算是他个人对历史的巨大影响。

    甘罗又说了许多关于杂交水稻的实验。

    易承听的很仔细,杂交水稻这东西,其实有点看脸,也有点看命,杂交的基因是随机组合的,每一季的水稻从播种到成熟,也是至少要小半年时间。

    也就是说,想要搞好杂交水稻,不仅需要运气,还需要时间。

    往往十几年,几十年的辛劳,也不一定能搞出一批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强的水稻良种。

    “对了,楚汉之战打完,刘邦称帝,现在外面都是大汉国了,宏庄如何能独善其身?跟我说说现在的局势。”

    “楚汉之战时,宏庄只是作为秦国遗民,一直未参与两军之争,至于刘邦先入关中时,还与秦地遗民约法三章,及至后来项羽入关大肆屠杀秦国遗民,因宏庄地处偏僻,躲过一劫....”

    通过甘罗的介绍,易承大致了解了现在外界大汉国的形式。

    自从项羽兵败被杀,刘邦正式称帝,天下易主,改秦称汉,前年刘邦从洛阳迁都到咸阳并改名长安后,刘邦对秦地之前的贵族和百姓仍旧遵守着约法三章的规范和制度,地方依旧保持原制度,只是有些军事要地会更换将领,其他的大多汉随秦制。

    因此长安附近百姓和乡绅的生活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坐落在更偏僻的宏庄所受影响更是寥寥,除了朝廷派来一队士兵来向宏庄附近百姓宣布当今天下为汉国,就再也没有收到过其他任何消息。

    “现在宏庄有多少人口了?”

    “李姓后人共有一百六十余人,仆役家丁一千余人,还有五千余庄户住在庄外。”

    “不过百年,居然规模就扩大到这么大了。”易承啧啧称赞。

    “你究竟是谁?为何说不过百年,难到百年前你就在此处?”甘罗想了想,还是开口问道。

    易承望着眼前的青石板小路,脚步没有停下,有些怀念道:“百年前我确实在此处,我也亲眼见证了李长安一点一点建造起这座世外庄园。”

    甘罗沉默了一会,才缓缓道:“张家人?”

    易承笑着摇摇头,“我并非张家人,这点我可以向你保证。”

    甘罗的神情有些复杂,“你说你既不是张家人,可你的寿命显然也已过百年,而且长相如此年轻。”

    易承负手而立道:“毕之,以前成蟜公子不是经常和你说,这个世界很奇妙,很多事,你不知道,并不等于不存在,你不相信,并不代表不可能。”

    甘罗的身子怔了一下,这才说道:“这世上,道门理综隐派已有一个甲子未曾出现过了,我一直以为这个门派就如同墨家一样,已经逐渐消散,可现在你的出现,似乎让我觉得,道门理综隐派是张家人的另一个分支。”

    有微风吹动易承的长袍,面对眼前宏庄的山水景色,易承淡淡道:“道门理综和张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硬说有关系,那就是道门理综一直都在调查张家,这一次,我会让这个世界知道,道门理综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