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啥,我们村里当官的怕拿本钱怕亏本怕担责任,前怕狼后怕虎的,肯定是搞不成。”郑大嫂说话像机枪,突突的直往外冒:“我算是看明白了,他们只是眉毛底下挂两蛋,光会眨眼不会看。”

    赵大琼和杜红英都乐了。

    这年头当村干部确实是需要一些胆子和魄力的,对周围的事物和人要有认知和判断能力。

    就像老爹当队长时,自己给他提议分组干,要是他胆子小就不会有生产队的人吃上饱饭的这一天,也不会提升为通安村的大队长,更不会有现在的大好局面。

    上周还收到了老爹的来信,说建大棚的事儿已经决定在七队做实验了,赵队长表示一定听从安排,他们七队队上不缺钱。

    老爹还让她将重点难点写清楚告诉他,可不能干砸了,搞得好,明后年再在村里其他小队推广。

    杜红英想起了明后年政策可能会变。

    又想光政策的东风吹到自己那个村时一般都会晚上两三年,毕竟上辈子包产到户都已经是八二年了。

    村里倒是可以推广。

    信里老爹还说通安村通上电了,村里有几户穷点的人家没钱买入户电线,山川煤厂的厂长人很好,将厂里一些用不上的电线送给那几户人家了。

    虽然安通了电,但是很多村民还是很舍不得开电灯,依然是早早的吃完饭就上床了,孩子们点个电灯做作业都说浪费电,电费要花钱。

    几乎所有的人家电灯泡都是买的五瓦的,爹说自己家买了一个一百瓦的大灯泡透亮,能把黑夜照得像大白天一样亮,哪家有办大事儿的时候都可以借去用,又买了两个二十五瓦的灯泡,一个安在了堂屋里一个安在了红卫的房间里,那小子读书做作业的时候用,光线不好会成鸡摸眼……

    看了爹的信,听了郑大嫂对他们村长的抱怨,杜红英再次感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老爹当了大队长,时常去公社和镇上甚至县上都开会,接触的人也不再是村里的婆婆大娘们,眼界开阔了,对红卫学习更重视了。

    以前老爹养儿子是在放羊。

    他认为读书这种事儿能读出来靠的是祖坟。

    祖坟埋正了才能冒青烟,读得就读,考上了哪儿砸锅卖铁都要供起走。

    读不得就不读了,回来跟着他学木匠,养子不学艺,挑断畚箕系,手艺是活宝,走遍天下饿不倒。

    就像他,要是不当大队长,他出去干木匠日子也不会太差。

    现在的老爹居然管起了红卫的学习,还为他读书尽可能的创造好的条件。

    离开家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杜红英也想家了。

    嗯,等高志远执行任务回来一定带着两个小子回家去看看,顺便再帮爹指导指导大棚的技术。

    想必他搞这一项又会成为全县的焦点吧。

    爹不当木匠当官也会出彩。

    杜红英甚至觉得他爹完全可能再进一步,比如混到公社去当个什么干部,甚至可能是有编制那种……想想就觉得挺好的。

    这小日子平平淡淡中透着幸福,她喜欢。

    白天都好过,东家长西家短说说笑笑干干活儿哄哄孩子就混过去了。

    到了晚上,杜红英就会想高志远,疯狂的想。

    说是出任务,什么任务是保密的,归期更是未定,越是这样,越让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