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主墓室已经被洗劫一空,连墓主人身上的铠甲都被取走了。我和几个伙伴在夜市偶然发现了这枚印章,认出它的来历后,便逼迫卖印的人带我们回到墓地。”
苗老师继续讲述当年的情景。进入墓穴后,他在拱形墓门的砖石上找到了确凿的证据,确认这里就是孙策的安息之地。
而东西两侧的小墓室未被破坏,是因为早期的盗墓者并不专业,未能发现这些隐蔽的空间。
对于专业的考古学家如高兴而言,汉代墓葬的结构和特点早已烂熟于心。但对于那些野蛮挖掘的盗墓团伙来说,能够找到主墓室已经算是大幸运了,更别提那些隐藏的耳室。
最终,苗老师和他的同伴们只从耳室中取走了一些小型文物,大型的车马模型因体积过大无法通过狭窄的盗洞。
原本计划用锯子切割金属器物,然后悄悄运走。然而,两天后他们再次来到现场时,发现盗洞的入口已经被施工队用厚重的混凝土预制板封死了。
这预制板不仅沉重难移,而且这片区域即将动工,他们只好放弃原定计划。
“除了几面铜镜,其他大部分东西都在我这儿了。”苗老师说道。
“我们是报警呢,还是通知考古队?”苗老师询问道,目光转向了高兴。
林于磐也望着高兴,等待他的意见。
“别急,我先看看都有些什么再说。”高兴打算先了解清楚孙策墓中究竟陪葬了哪些物品,再考虑如何处理这些文物。
“行。”苗老师同意地点点头,“你们想先看什么呢?”
“我……”林于磐犹豫了一下,瞥了眼高兴,似乎有些顾虑。
“林馆长,有什么就说吧,咱们都是自己人,不用这么拘谨。”高兴轻松地笑了笑,做出邀请的手势。
“好,那我就直说了。苗老师,我想看看适合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宝物。”
“大英?还是大阴?”高兴故意调侃,因为林于磐的发音让两个词听起来几乎一样。
“就是这个,冥间博物馆。”林于磐纠正了自己的发音。
苗老师听了,环视房间一周,似乎在寻找与阴间相关的物品。
不久,他找到了目标,一个小纸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些陶制模型,包括简陋的小屋、亭子、猪圈以及各种动物如鸭子、鸡、狗、乌龟,还有人物塑像。
虽然做工粗略,只展现出大概的轮廓,但作为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的生活用品,这些模型确实符合林于磐的需求。
然而,当林于磐接过这些模型时,脸上并没有露出满意的笑容。
“说实话,苗老师,如果因为这种级别的东西而获罪,那真是冤枉。”
“确实不值得。”高兴附和道,对林于磐直言不讳的态度表示赞赏。
“苗老师,您再帮我们林馆长看看,有没有大一些的文物。”
“大一些的……倒是有只瑞兽,可我一个人搬不动。”
“瑞兽?”林于磐眼睛一亮。
墓中哪来的瑞兽,那应该是镇墓兽无疑。
镇墓兽可是林于磐的最爱,没有镇墓兽,就没有今天的大阴博物馆。
不过屋内的尘土让他有些犹豫。
他问苗老师:“苗老师,家里有口罩吗?给我一个,我自己进去。”
“没有了。”苗老师摇摇头,“都用光了。”
“没关系,我有办法。”
林于磐当着两人面,撕下自己背心的一角,蒙在鼻子上。
然后毅然走进房间,搬出一个半米高的陶制瑞兽像。
这瑞兽像似海狮,却有四足,每条腿旁还生有翅膀,头部则像是狗与羊的结合体。
虽然长相奇特,但确实是难得的宝物。
“稍等,还有好东西在里面。”
林于磐一刻不停,再次进入房间。
这次他花了更长时间,搬出一件更大的陶器,一米高的人形宽度,底座为半球形,上面站立着一头牛,牛背上立着七根树状分布的烛台。
这件陶器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
苗老师看着这件作品,感叹道:“这是我们从墓里找到的最大件了。”
“这东西……”高兴绕着它走了一圈,仔细观察后点头称赞,“至少是二级文物。”
“和那个魂瓶一样,满是阴间的元素,绝对是顶级的陪葬品。”
“尤其是这么大体积的陶灯,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属不易。”
“其他的好像没有了。”林于磐喘着气说,“苗老师,别吊我们胃口了,如果还有其他东西,请直说吧。”
“这些正好可以放在我们的大阴冥间博物馆里展出。”
听到这里,高兴差点笑出声来。
这次,林馆长可没有再推辞了。
之前不愿意来这儿的,不就是你吗?
苗老师却对林于磐的介绍十分感兴趣,点头说:“确实有些好东西值得一看。”作为前辈,苗老师的眼光自然不会差,他看中的东西,必定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展示的是一件特别的封泥物品。这可是考古学界的瑰宝,普通考古爱好者很少有机会接触。
在秦汉时代,因为纸张尚未普及,官方文件都是写在竹简上的。为确保文件的安全,除了用绳子捆绑外,还有一项特别的措施:在绳结处涂上一层圆泥,并加盖官印,这就是封泥。
有时,竹简会被放入特制的盒中,盒子的开口处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密封。封泥的作用就像今天的信封封口,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私密性。
这封泥乍看之下,与封酒瓶的泥巴相似。但因为高兴曾读过《华夏古代封泥全集》的第一册前几页,由汪大师推荐,所以一眼便认出了它的真面目。
这是一块汉代的封泥,上面刻有文字,至少属于三级文物。封泥上盖着的印章上写着“天帝使者”四个字。
“天帝”是指谁呢?高兴心中满是疑惑。汉代真的有“天帝”的概念吗?
名称:天帝使者封泥
年代: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
简介:此封泥常出现在东汉时期的镇墓文和买地券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帝这一最高神明的信仰,是研究古代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