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玄幻小说 >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 第七十章他恭敬的叫道: “阁老!……
    !……

    楚鸿的话骂得有点狠。

    这件并不隐秘的事情,传得稍微有一点广。

    一位是新帝的亲外甥、大周文官第一派系的继承人,将“小”字去掉的二十八岁新晋阁老。

    一位是天章阁待制侍讲,庞籍阁老的继承人。

    两者对骂争辩,可谓是吸尽了人们的目光。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辩,大多数也并不感兴趣。

    这两个派系无非就是治政理念不一样,并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

    更吸引众人目光的,是楚阁老的谩骂。

    虽然楚阁老平日里温润柔和,但人人都知道楚阁老特别能辩论。

    当年,进士及第没有多久,就力辩内阁大学士王钦若,让王系顷刻间化为飞灰。

    如今,果然也没让人失望。

    但凡是知道辩论详细细节的人,都只有一个想法。

    骂得真狠!

    一句“伪君子”,简简单单。

    看似平平无奇,但却让不少人重新审视司马光的为人。

    知道的这里面门门道道的,自然明白这是党争,没有谁对谁错。

    可不知道的,不懂朝政的,嘴里可就不会说什么好话了。

    特别是汴京女眷,一个个都是半吊子的水平,她们才不管你究竟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

    她们只知道,司马光被骂得还不了口,让楚阁老骂“伪君子”也唯有一句无能怒吼。

    以往,女眷们知道的都是女子间的谩骂,亦或是纨绔公子间的纨绔事迹。

    这一次,内阁大学士的辩驳,的确是让人津津乐道。

    不愧是文人雅士,骂人都骂得不一样。

    这事,注定成为汴京城常谈常新的话题。

    司马光的风评,正在下降!

    新帝登基,即将两次恩科的事传遍天下,举子们一边歌颂新帝的恩德,一边收拾盘缠赶路。

    大多数举子都有些兴奋,恩科主考官乃是当之无愧的业师,业师在仕途上起到的作用可是非同小可。

    而楚鸿,作为韩门立雪佳话的主人公之一,位列文渊阁大学士,乃是天底下响当当的名士,又是堂堂正正的皇亲国戚,正统的状元郎出身,未来极有可能是宰辅大相公。

    他的老师也是当今宰辅大相公,权势滔天并非虚言,师徒二人未来更是有可能达成“一门两宰辅”的千古佳话。

    要是能在这次恩科中进士,拜了楚鸿为业师,未来的前程都要好上不少。

    一时间,人心窜动。

    没关系的闭门苦读,有关系的自然走起了关系。

    楚家

    让仆从不暮送走齐国公后,楚鸿稍微有些疲惫。

    齐国公倒不是来走捷径的,他是来求手下留情的。

    齐衡为人实在太直愣,偏偏他的声望又没有真正的养起来,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依旧是“小公爷”和英俊的相貌,才学方面反而没什么关注。

    这就使得齐衡在汴京的人气很高,但声望不高,没有公证力。

    当年,齐衡和盛明兰的事情也闹得汴京人尽皆知,齐国公怕楚鸿有误会,稍微打压儿子,从而影响儿子前程,特意来送了点礼解释一番,说说好话。

    不求优待,但求不要打压。

    楚鸿看着齐国公远去的身影,微微叹了口气,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啊!

    可惜,以齐衡的性子,要想做到高官实在太难。

    齐衡太过直愣,也没有真正的盟友,他的上限就是正三品的御史台,他其实更适合做孤臣,可惜他并没有孤臣的威望和掌控力,也不可能有孤臣的权势。

    这注定是楚阁老的时代,不是小公爷的时代!

    实话实说,齐国公舔人的本事也着实一般,一点也没有让楚鸿尽兴。

    楚鸿也没收礼,如今齐家板上钉钉的倒向太后一方,怎能收他家的礼?

    至于齐衡的卷子,当个陌生人,公正判就是!

    “主君,张周公子、王昂公子前几天也送了拜帖,这会儿正在偏殿等着。”

    “张周和王昂?”

    “嗯也罢,让他们来吧!”

    一般来说,在这个特殊时期,若非一等一的汴京权贵,基本上是见不到楚鸿的。

    拜帖之类的东西,但凡有点自知之明,这些人就不敢乱递。

    不过,扬州的朋友例外,特别是张周这样的幼时好友。

    不一会儿,不暮领着两人进入堂屋。

    王昂的神色有些复杂,昔年一起名满江南的江南七子,如今十年未见,摇身一变成为了主考官?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阁老!……”

    楚鸿一怔,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无声叹息。

    他就知道,昔年的江南七子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楚鸿又望向张周。

    张周稍微有些沉默,但幼时相伴的感情岂是一般,当即上前阔气的说道:“子凤,我来投奔你了!”

    “哈哈!”

    楚鸿笑了。

    楚鸿上前拍了拍张周,又示意王昂不必多礼。

    有些紧张的氛围也慢慢消散,王昂有些拘谨,但笑意也多了不少。

    楚鸿当即抽出一点时间招待两人,不时谈及儿时和江南七子的事情。

    在谈及凿冰求鲤的时候,更是感慨万分。

    曾经的小举子,慢慢成了小阁老,又将“小”字去掉。

    王昂也不再那么紧张,当年他和楚鸿相处的时间其实不短。

    不过,十年未见,一个是小举子,一个已然入阁,差距实在太大。

    甚至,他当时呈递拜帖的时候,都不指望能被接见。

    如今,阁老亲切的态度,让他心里安稳不少。

    谈及江南的事情,王昂便慢慢健谈起来。

    曾经的扬州楚氏,扬州郡望,在出了楚鸿这个内阁大学士以后,刹那间就化为江南大族。

    曾经的楚氏,有钱财、有底蕴、但不敢扩张,也不敢大肆发展,如今一切应有尽有,发展极其顺利。

    扬州楚氏好起来,其余三大家族坚定的支持簇拥,也能喝到不少汤水,也长膘不少。

    楚鸿很喜欢谈论江南的事情,也喜欢听江南的事情。

    十年的时光,自从他进士及第,除了江南为官的那段时间,甚至都没有回过扬州。

    当年是为了打拼,不想回去。

    如今是为了天下,为了两京一十三省,没有时间回去。

    从汴京到扬州,一来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要是休憩一段时间,那就是将近两个月。

    这只是阁老的两个月,但天下黎民何其之多,那就是每个人的两个月。

    阁老,欠不起!

    王昂是个懂事的人,当理解了楚鸿的思乡情,当即去往住所取了一斤扬州沃土送与阁老。

    楚鸿也相当满意,不愧是江南七子。

    这场谈论,谁都没提科考的事情。

    在亲自送走两人的时候,楚鸿隐晦许诺了两人,让他们好好科考。

    同时,楚鸿又隐晦的让两人告知扬州举子,多看多想时政,多想想新帝和太后的事情。

    唯一的提示,楚阁老是皇帝的外甥!

    除此以外,其他的也没再说什么。

    同为扬州出身,要是换在别的几届,楚鸿高低得扬州进士满天下

    但这次不行,这次是第一届,公平相当的必要。

    在维持大幅度公平的情况下,关系户不能太多。

    是的,哪怕是阁老当主考官,也有关系户。

    当然,有些也是楚鸿的关系户。

    楚鸿也从来不忌讳走关系的事情。

    何谓门生故吏?

    业师无疑能吸纳大部分进士的归属,可仅仅靠着业师一个名头,你就想让人家忠心耿耿?

    不可能啊!

    他是阁老,但他也得维持权势,也得有自己人。

    走关系这种事情,注定无法避免。

    楚鸿自认相当讲良心!

    本次科考,预计三百八十一名进士,仅有四十三个名额内定。

    且这些内定的名额无一不是二甲末和三甲。

    于国,一甲和二甲前列才是国之大才,为国举才的目的自然达成。

    于举子,三百三十多个真正凭借实力去争的名额,相比于其他的春闱,关系户的比列真的相当小。

    这种科考,也是相当公平。

    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楚鸿能做的,无非也就是让寒门子弟多那么一点机会。

    要说不存在半点走关系的,那完全不可能,哪怕皇帝主持科考也一样。

    够良心了!

    楚鸿甚至敢说,这届科考绝对是大周科举前三公平的。

    前两名,一个是大周朝第一届科考。

    嗯.第二不知道是谁。

    毕竟,大周太宗烛光斧影,太宗的第一次科考绝对倾向于内定,不是公平的。

    往后,文官集团成型,公平自然就更少。

    如今,赵宗全登基,已然是大周朝的第五位帝王。

    这种情况下,这种程度的公平,已然相当罕见。

    等张周和王昂走后,楚鸿慢慢算起账来。

    四十三个名额,韩系有八个内定,太后党六个内定,其余几大派系一方分三四个。

    为了分化武将,武将转文的得给一点机会,这里也得分走三四个,余下的到楚鸿手里的也就五六七八个。

    这个数量,少!

    不过,考虑到这是新帝的第一届恩科,这个数量也不奇怪。

    楚鸿的几个名额,张周和王昂估计会占一个。

    王昂估计本身就有考上的本事,到时候看他要不要被捞就行。

    反正,不让人落榜就行。

    当年,为了让表哥有个职务,陕西布政使出了点小力气。

    虽然被帮忙的人如今成了桓王,但楚鸿是个讲究人。

    陕西布政使前段时间带了小儿子来找了自己,没找桓王的人情反而是来找自己的人情,说明布政使是想让小孙子偏向于自己这一边,他自然不会将人推远,这个位置肯定是得给人家。

    那布政使的孙子是个聪明的,将来从政,估计也不会比他父亲差。

    值得培养。

    刑部尚书章宇前几天带了章衡、章惇来拜见过楚鸿。

    这对叔侄都是有本事上榜的,适当扶持就行,倒也不浪费名额。

    其他几个位置,扬州本家留一两个,杭州家族私塾那边留两三个.

    这加减法是真难算,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