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理解和感动中,静悄悄升温的。
“凌云彻!”
“主儿!”
“凌云彻!”
“主儿!”
……
最近琅嬅找了个机会,将嬿婉推举到了皇帝面前,而皇帝也果然十分喜欢,不仅宠爱,还让她继续跟着琅嬅学习管理后宫,为自从生下永琮后就精神不济的皇后分忧。
短短几个月,嬿婉就从贵人到诏封为嫔,封号为“令”字。
听到这个熟悉的字,甄嬛也舒心地笑了。
这个“令”字,满语是“mergen”,意思是“聪慧的、明智的、睿智的”,显然皇帝不只看到了嬿婉的美貌,也看到了她的才干。
而晞月的“慧”字,则是“ulhisu”,意思是“有悟性的、灵慧的”,虽然也是聪明,但不像嬿婉的“令”字这样,一看就充满了“能干活、能担当任务”的气息。
在这个宫里,能有自己的特色让皇帝记住,能有本事让皇帝托付部分权力,都比无依无靠的单纯美貌要靠得住的多,对嬿婉这种没法靠家世的嫔妃更是如此。
多亏上大学之前自己泡在书堆里研究文物古迹的日子,甄嬛才能在穿越过来之后迅速掌握情况、动手做事,但依旧需要小心分辨这里剧情和史实的不同。
刚来到这个封建王朝的世界,她也是害怕的,因为在这个君主专制的年代,纵然是太后,在高度集权状态下的皇帝面前,也只有道义和体统上的一点点优势。
所以最初的那段时间,她拼了小命演出高高在上的模样,不肯让任何人发现可以欺压的裂缝,几乎快要喘不过气,才终于确认了自己的安全。
要真的是个一无所知的普通大学生,哪怕在如懿传这种低难度宫斗副本,她肯定还是选择安安静静苟一辈子就算了。
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回去自己世界的机会。
至于“娴”……唉,这个封号在满语里就不算极好,“elehun”就是形容人安静、恬然,也就只有历史上的乾隆帝娴妃、道光帝恬嫔用了elehun。
恬嫔一生凄惨,初为侧福晋,道光帝登基后封为恬嫔,从这时到她死去,整整二十五年没有任何晋升,一生无子无女,和几位贵人一起住在偏僻破败的延禧宫。想过个生日,皇帝都要下旨只按贵人的规矩来。
后来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二十五间,仅余宫门。失火之后,其他几位妃嫔都全数搬走,只留下恬嫔一个人依然留在延禧宫,并在两个月后去世。
而在她去世之后,道光帝下令不用辍朝。棺木奉移入陵时,道光帝又下旨所有总管、首领、太监都不用派往。
而娴妃,初时为侧福晋,入宫为娴妃,后来只能说是填补了皇后的空位,最终断发,抹去大量记载,连究竟是姓哪个“那拉”都无法完全确认,去世后不行国孝,不废而废,还下诏以皇贵妃礼葬,棺木由普通木材制成,塞入纯惠皇贵妃苏氏的地宫。
御史李玉鸣上奏内务府办理丧仪不周,上疏请为那拉皇后行三年丧,反而被皇帝申斥,革职锁拿、发配伊犁(见《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三十一年部分)。她的儿子永璂也一辈子都只是个光头阿哥,死后才被嘉庆帝追封为贝勒。
而更让人感叹的是,两个人同样是初为侧福晋、曾居延禧宫而结局惨淡。恬嫔出身富察氏,是历史上乾隆帝富察皇后的堂曾侄孙女;而当时与她并列的另一位侧福晋,是因为有子而从官女子提拔上来的辉发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