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李承乾李二 > 第一百八十三章:什么叫皇室宗亲的力量
    皇子成年必须去封地。

    除去稳固地方的统治之外,还有远离朝廷中枢,避免滋生出野心,危及皇太子的地位,从而被有心人利用,导致政治纷争的出现。

    之前的魏王李泰,就是如此,差一点就闹出严重的政治事件来。

    好在李承乾及时将其扼杀在苗头中,没有进一步的闹大。

    唐初贞观年,这个时间节点,也是最为微妙的时期。

    因为隋朝灭亡并不久远,朝中朝外,都还充斥着大量的隋朝臣子。

    同时还有李建成余党等存在。

    各方势力充斥在朝堂之上,看似全部被李世民给压住了,但局势之复杂难明,谁也不知道各自有着什么心思。

    但凡有个不小心,就会发生惊天的祸事来。

    李恪这个人的身份,其实是比李胖胖还要敏感,其背景之复杂。

    他生母是隋炀帝之女,隋炀帝是他外祖父。

    隋炀帝生母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独孤伽罗是李恪的曾祖母。

    李渊生母独孤氏与独孤伽罗又是亲姐妹。

    隋炀帝之女杨氏,乃是萧皇后所出,萧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宋国公萧瑀是萧皇后弟弟,是杨氏的舅舅,李恪的舅公。

    李恪又是李世民的儿子。

    他身上的血脉算起来,独孤氏,萧氏,杨氏,李氏。

    三大皇室血统,四大豪门血脉。

    放眼当下,也就他弟弟李愔的血脉与之等同。

    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长幼之分而已。

    这样一个有着前朝皇室血统,又有着本朝皇室血统,多重豪门姓氏血脉背景的李恪。

    他本人能力又不差。

    西梁才过去不到一百年,隋朝灭亡也不过是二十多年。

    多少前朝的遗老遗少,依旧活跃在贞观朝。

    李恪要是不在封地,在长安中枢这个地方,别说朝臣不放心,寝食难安,怕是李世民估计都有点睡不着觉。

    毕竟这个背景的加成,在唐朝实在太恐怖夸张了。

    也就是李世民在位的时候,还好说。

    毕竟贞观功臣们,都还健在,那些遗老遗少翻不起风浪来。

    历史上,李世民噶了之后,李治上位,不到四年,李恪就牵连进谋逆案死了。

    虽说是长孙无忌陷害的。

    但李治就没有除掉李恪的心思?

    李世民曾说过李恪类他,欲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后来长孙无忌阻止了,立的是李治。

    可这是一根刺啊。

    李治难道不怕?

    就李恪这血统背景,只要他还在一天,李治就能随时感受到莫大的威胁,害怕镇不住的那么一天。

    早点噶了,他也心安。

    否则,就长孙无忌的诬陷谋反,李治看不出来?

    锅是长孙无忌的,李恪,李愔两兄弟,一死一废。

    从政治角度来看,李治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说白了,还是李世民这个老色批,管不住裤裆里的玩意儿。

    弄出这么一个BUG般的存在来。

    谁不忌惮,谁不害怕啊。

    李承乾也不得不感叹,要不是自己占据嫡长身份,跟李恪比较的话,论血统真的有所欠缺。

    也不怪有人说李恪有明君的潜质。

    有人这么吹捧,是有道理的。

    但这些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李恪出身是高贵,但注定与皇位无缘,朝中大臣几乎都是他外祖父杨广的反臣。

    他上位好为母族清算是吧?

    群臣显然不会答应的。

    只不过会有遗老遗少,不甘寂寞,借他的身份来搞风搞雨罢了。

    ……

    李承乾找了个地方坐下,看到李恪神色不太好,就知道他心中的想法。

    李恪觉得留在长安,实则是在害他。

    就他在长安待久了,势必会引起剧烈的政治纷争。

    李世民的老臣,李承乾的支持者,都不愿意看到,李恪这个有着前隋皇室血脉的皇子,待在长安。

    可李承乾偏不,就要留。

    “坐吧。”

    “今日艳阳高照,天气适宜,正好咱们几兄弟谈谈心。”

    李承乾说道。

    “是!”

    几兄弟围着李承乾坐下。

    “让你们留在长安,是我作为兄长的想法。”

    李承乾说道:“你们是我的亲手足,血脉相连,我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不好的看法的。”

    “作为兄长,关心爱护弟弟,是作为一个兄长该有的责任与胸怀。”

    “大唐天下,不单单是要我承担起来。”

    “你们要也帮助我这个当兄长的。”

    “我说过,缔造前所未有的盛世,匹夫有责。”

    “身为皇室血脉,你们更加该肩负责任。”

    他也没看众人的反应,“哥哥有需要弟弟们帮忙的地方。”

    “你们应该全力的帮助我。”

    “不要在意他人猜忌什么的,那是庸人自扰之。”

    “你们心中怎么想的,我不知道。”

    “但我可以告诉你们,留你们在长安,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免去往后的封地,你们只有一个亲王的爵位头衔。”

    “往后,你们允文允武,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军。”

    “都是可以的。”

    他含笑道:“比如我李家的大圣人,青雀就一心的扑在文学上,为我大唐编写一部旷古烁今的《贞观大典》。”

    “有人说可以称之为《唐典》。”

    “但我觉得,不管是《唐典》还是《贞观大典》。”

    “都是由青雀一手编写的。”

    “是为陛下的文治武功添彩,为天下创造前所未有的盛世,做出的一份功绩。”

    李恪看得出,李泰编写《贞观大典》的用意。

    其实是对李泰的约束,无心他顾。

    一场夺嫡风波,就这样被太子兄长用这样的方式给化解了。

    往后不可能再次出现,魏王有染指夺嫡的心思。

    他不知道,太子这话,是不是也是在提醒他们。

    让他们也学李泰一样,找事情做,表明自己的心迹。

    “稚奴已经跟在我身边许久了。”

    “回去后,三郎也跟在我身边做事吧。”

    “五郎从军,熬炼捶打去了。”

    “六郎,你在外面做的事情,我是听说一些的。”

    李承乾笑吟吟的问道:“你选一条路。”

    “是从军,还是从政,或者是去搞文学。”

    “又或者是去经商。”

    李恪忍不住道:“兄长,亲王经商,有损皇室声誉……。”

    李愔怕怕的,他不知道太子从哪里知道,自己做的不法之事。

    正好不知道怎么开口,亲哥帮他了。

    他虽然游手好闲,喜欢玩乐,但也不是傻子。

    今天的事情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

    “兄长,不是臣弟抗拒,此事父皇不点头,朝中大臣非议,我们也难以不从的。”李恪说道。

    “无妨。”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只要你们愿意听我这个兄长的,愿意帮兄长做事。”

    “不管什么刀光剑影,我都会为你们挡下。”

    “李佑这个混东西,我跟他说过,要给哥帮忙,不是给哥添乱。”

    “我对你们也是这样说,也是同样的期许。”

    李治当即道:“太子哥哥说什么就是什么。”

    “我没有意见!”

    李恪毫不犹豫的也说道:“我也是。”

    那还能怎么办。

    太子都把话说到这份上,李治有第一时间表态。

    他再迟疑,那不识好歹了。

    李愔见亲哥也这么说了,连忙道:“太子哥哥放心,全听哥哥的。”

    “我觉得从军吃不了苦,从政也不喜欢,文学更不行。”

    “太子哥哥不如让我游山玩水去吧。”

    李承乾好笑道:

    “三郎,你觉得六郎的想法如何?”

    李恪骂道:“你就这点出息?”

    “丢人现眼的东西,令人贻笑大方。”

    “兄长,你看着办吧。”

    “游山玩水,想的倒是美。”

    “非得狠狠教训教训他,吃点苦头才是。”

    李愔不服气的偏头。

    李承乾想了想,道:“这样六郎,你去找长乐,跟长乐好好学学经商之道。”

    “我会告诉长乐,让她不要有顾虑,该怎么教你就怎么教你。”

    “就这么说定了。”

    李愔也没办法抗拒,李恪有心说什么,最终也只好咽回去。

    李承乾起身,道:“陛下上位不光彩。”

    这是人尽皆知的,只不过大家都默契的没有提起。

    太子这么说,也让他们有些惊讶。

    “不少人都在看我们李家儿郎的笑话。”

    “我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

    “我李家儿郎,兄友弟恭,同心协力,将共同缔造这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沉声道:“让群臣看看,我们李家儿郎的决心。”

    “这次,让他们知道……。”

    “什么叫皇室宗亲的力量!”

    “遵令!”

    李治率先拜道,李恪等紧随其后。

    “稚奴!”

    “你去告诉河间郡王,江夏王等人,三缄其口,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许说。”

    李承乾道。

    “是!”

    “三郎,你去告诉其他弟弟,我的心意,我不想听到兄弟之间,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是!”李恪应道。

    “至于六郎。”李承乾回头看向李愔,后者表情恹恹的,还是不太乐意接受安排。

    “规矩点。”

    李恪给了他一脚,李愔捂住痛楚,不情愿道:“请太子哥哥吩咐。”

    “给长乐传个话,让她们这些公主,也出份力。”

    “她们身后的婆家,也管好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