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回道。

    “行了,这件事确实要回朝之后才能够定夺。在这期间询问那些第三厢的官兵,

    看看有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在叛忍查一查看看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

    来人,把杨绍玮带下去吧,任何人都不能接触。”

    最后李世民发话,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侍卫把杨绍玮带了下去。

    “等一等。”

    杨绍玮刚走到门口,李慎突然叫住。

    所有人都好奇的看向李慎,之见李慎走下台阶,来到杨绍玮的面前:

    “杨绍玮,你见的那个人是谁?”

    杨绍玮看着李慎想了想说道:

    “吐蕃的大相——禄东赞。”

    “果然。”

    李慎不再多说,对着侍卫摆了摆手,侍卫把杨绍玮带了下去。

    所有人都听到了这个名字,这个人大家都见过,就连李泰和李治都见过禄东赞,

    还给他俩送过礼呢。

    这可是吐蕃响当当的人物,跟长孙无忌,房玄龄一个级别。

    但要说权利,比这二人大多了。

    松赞干布统一后很多政令都是禄东赞建议的,松赞干布很信任禄东赞。

    而禄东赞也是才智过人,跟大唐学习了很多东西,然后融合吐蕃的特点加以改善。

    “果然是有高人。”

    李慎走回原位后说了一句。

    “十弟何意?”李泰问道。

    “四哥,你没听杨绍玮说么?他的叛逆过程是一点一点的把他拉下水的。

    出这个主意的人非常聪明,也很懂人性,人情世故颇为了解。

    他抓住了杨绍玮的贪心,一点一点的让他沉沦。

    若是开始就给给东西让他办事,杨绍玮乃是杨氏人,还是有些铮铮铁骨的。

    必定断言拒绝,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慢慢渗透。

    最终让杨绍玮投鼠忌器。

    让他以为横竖都是死,跟吐蕃合作可能还有一丝活命的希望。

    这个禄东赞真的不简单,没有弄死他是最大的失策。”

    李慎有些惋惜,数年前他就已经实施过一次计划,结果让禄东赞跑了。

    李泰和李治恍然大悟,就连李世民也跟着点头:

    “老十说的没错,这个吐蕃大相确实有些才子,这次杨绍玮栽在他的手中一点都不屈辱。

    这种办法用在杨绍玮这样贪婪人的身上百试百灵。”

    “儿就怕此事并没有那么简单。”李泰发表自己的见解。

    “哦?说来听听。”

    李世民很是有兴趣的问道。

    “阿耶,杨绍玮没有说弩箭和攻城器械的事。”

    是啊,经过李泰这么一说,所有人才想起来,刚刚光听杨绍玮讲故事了,

    没有问及弩箭和攻城器械的事,不过他讲的故事里面可没有关于弩箭和云梯车。

    “那就让人继续问,问出来并抱歉,这件事必须要调查清楚。”

    “是,阿耶。”李慎作为大都护答应了一声。

    “走吧,去城里转转。”

    事情结束,时间尚早,李世民站起身对着自己的三个儿子说道。

    他来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教训李慎,巡查要邑也是其中之一。

    李慎知道躲不开,所以吩咐了几句,然后引领着李世民向着中城走去。

    羽林卫出动,在沿途把守,所有人都不允许外出。

    李慎的侍卫营和利刃也按照提前准备的方案出动,保护在外围。

    “老十,你这里修建的确实不错,而且管理的也很好,这道路上一尘不染,房子整整齐齐。

    道路四通八达,有宽阔,嗯,不错。”

    李世民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点评。

    “多谢阿耶夸赞,这都是儿应该做的。”李慎听到老爹的夸奖,脸上就跟菊花一样笑着。

    李世民在中城区转了一个多时辰,李慎都走不动了,连连跟王德使眼色。

    那意思你家主子走这么久了不累么?你倒是劝劝啊。

    王德最后无奈上前轻声道:

    “陛下,这都走一个多时辰了,陛下也累了,不如坐马车吧。”

    在李慎一脸渴望的表情中,李世民点点头:

    “好,坐马车去外城看看。”

    李慎听到后连忙献殷勤。

    “快,把马车架过来。”然后上前扶着李世民。

    “阿耶,慢点啊。”满脸都是笑容,终于不用走了。

    “你干什么,下去。”

    李慎扶着李世民上车后,自己正准备上车,李世民回头呵斥了一句。

    “呃....阿耶,儿是想上车陪阿耶说说话。”李慎一脸的囧样。

    这也太不给面子了,这么多人呢,就这么拒绝我。

    “有你四哥和九哥说话就可以了,你说话不好听。”李世民一脸的嫌弃。

    “我.....”李慎无语。

    “老十,让一让。”李泰把李慎扒拉到一边,上了马车。

    “让一让,让一让。”李治也推了一下李慎,然后才上车。

    “我.....”李慎肺子都快气炸了。

    “滚一边去,本王赶车。”李慎对着赶车的侍卫骂了一句。

    (白头并非雪可替,相识已是上上签。

    才几天,却觉得过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