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不知道的是,他一语中的,上辈子即使登上皇位的是与太子关系最好的他,也是时时刻刻提防着胤礽一脉的,即使当时康熙已死,胤礽也不在了,可是那一场大火,郑家庄一夜之间上到八十老妪,下到嗷嗷待哺的婴孩,全部被活活烧死。
这就是上位者的疑心,无关心性和决心,而是不留祸根,毕竟胤礽这一支只要活着,那就是名正言顺。
君不见明朝的朱棣,即使上位十几年了,即使他的成就不弱与朱元璋,可是当年朱允炆身后还是跟着不少人,在他失踪多年后始终不愿意放弃寻找,因此才有了当年的囚禁主录僧溥洽和尚十六年,才有了郑和下西洋,才有了胡濙追寻张三丰...
这些虽说都是野史,正史中记载建文帝在宫中自焚而死,可是苍蝇不叮无缝蛋,谁能确保野史不真,正史不假呢,反正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又因为是前人旧事,谁也不能保证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是种种历史事迹也向世人证明了,何为名正言顺,何为应天顺民,何为天地正统。
想到这里,胤禛觉得自己没必要再继续往下想了,胤禵既然已经决定了,那么自己身为一个已经“背叛”了他的兄长还是少说几句话吧,能为他做的那就是到时候主动挪位置了。
果然,接下来八阿哥那边小动作频频,他不停的利用安郡王府的势力去联系看中的人,很快有消息的人都清楚,八阿哥脱离了大阿哥党,单独成了八阿哥党,其中首先围在他身边的就是十二阿哥和十四阿哥。
废太子事件已经过去了有半年时间了,朝堂重臣都看在了眼里,尤其是自从明珠大人被降职在家,抄没家产,索额图大人也紧跟着被卸掉官帽,回老家种地之后,各方势力纷纷冒出。
同时康熙也配合着重新推出新的打擂台选手,胤礽、胤禛、胤禟和胤�2�1这群中立党算作一方,胤祉、胤祥算作一方,剩下的胤禩、胤裪、胤禵算作一方,再然后提前淘汰的胤褆、胤祺、胤祐也算作一方,于是整个朝堂上就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大臣们也基本分成了四波,只要是一方想要有小动作,其他几方立马就会盯着。
这时候,各方势力也觉得时机基本成熟了,就开始试探着和皇上继续提起立太子一事,这可是国事,自古以来,皇上登基后都会很快立下太子,尤其是皇上人到中年后,那么这个事情更是要提上日程的。
古人的医疗条件很差,活到古稀之年的都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更何况此时的皇上已经快五十岁了,相比较开国的几代君王,当今已经算是长寿的了。这个时候要是再不考虑太子之事,那么整个朝堂绝对会闹翻天的。
康熙看到这种情形,也知道不可能一棍子打死,毕竟立太子一事,肯定有一部分人有私心,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忠于朝廷,忠于大清,为了朝堂稳定才提出立太子的。
不过因为他的神丹没有公布,众人都不清楚自己还能够活多久,所以有此想法实属正常。想到这里,他就开始头疼了,有没有一个可能,既能让朝廷稳定下来,又不要立太子,就能够让所有人闭嘴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