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节目仍然稳坐着收视率第一的宝座,巅峰之夜直播前的一条60秒广告,就卖出了三千万的天价,堪称有史以来最贵的广告。

    但这钱也确实花得值,巅峰之夜的收视率有望突破5%,创造今年的收视奇迹。

    虽然网络上看直播更方便,但大屏幕电视看节目还是很爽的,在周五晚上,很多家庭结束了一周的工作,纷纷打开了电视机,欣赏起了总决赛的视觉盛宴。

    林夏虽然很能赚钱,但她很快又会以各种方式把这些钱花掉。

    新生的逐光文化就像一个吞金巨兽,随着它的规模越来越大,花钱也如流水一样。

    比如林夏成立了一些新部门,招揽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一位投资总监,他负责的第一笔业务就是投资《北冥有鱼》。

    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投资有潜力的独立电影、电视剧、动画和游戏,购买小说和剧本的改编权,收购和代理音乐和影视作品的版权,扩展逐光文化的版权库。

    逐光如果想健康的发展,不能总是靠她开挂赚钱,还是需要细水长流,慢慢把雪球滚大。

    在地球上,乐视老板都跑路了,员工硬是能靠着《甄嬛传》的版权收益继续撑,姑且还能撑个地老天荒。

    因为林夏实在太能折腾,哪怕是商界一员闯将,带着乐圣起死回生的叶风絮都有点被她惊到了,还提醒了她一下:

    “没见过第一次开公司就铺这么大盘子的,你先悠着点啊。”

    “这盘子也不大啊,我还没开始搞并购呢。”

    “你想收购什么样的公司?”

    “要求不高,通用、素尼、沃纳这样的就行。”

    叶风絮都被林夏的白日梦搞无语了:

    “……你在想什么peach?”

    作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他们现在已经进入躺着赚钱的时代,很少像逐光这样还自己制作音乐、打磨音乐。

    现在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到世界各地去大采购,然后打包卖版权。

    他们三家提供的歌只占整个华夏音乐市场的10%,却拿走了近60%的营收。

    逐光文化的成长还需要时间,好在公司的现在财务还很健康,没有融资和债务,可以在站稳的前提下快速扩张。

    她以前不想做就算了,直接签约一家条件优厚的公司,专心搞作品,省心省力,不少世界巨星选的也是这样的方式。

    但现在她要走的是一条更加艰难的路,目前还只是一个起点。

    林夏一向是有财神锦鲤人设的,不少公司都等着买逐光的股票,但林夏一直没有上市,和其他公司也只是单纯的合作关系,就像她和越星、椰子和滨海卫视一样。

    其他公司早在还是雏形的时候,可能都已经融资好几轮了,他们不懂林夏在想什么。

    从逐光的计划来看,她是想快速扩张的,但她又偏偏不接受外部融资。

    很多公司都以一种看热闹的心态观望着逐光的发展,不少人甚至都在盼着逐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女孩子,安心唱歌就行了,懂得能有多少呢?

    ……

    这些看热闹的公司对逐光多少有些冷淡,但已经上船合作过的,比如参与《华夏好声音》的万维、乐圣还有一家茶饮公司就对林夏热情许多。

    越早上车越省钱,现在的巅峰之夜和《华夏好声音》刚播第一期时的广告早就不是一个价了。

    在蓝星,林夏版的《华夏好声音》,节目风格也有一些变化。

    地球上最早的赛制是一路队内PK,导师选出组内最强的一个歌手代表战队进入决战。

    但这个赛制多少有点问题,一路都是导师直接做选择,主观性太强了。

    比如某位导师选人时的经典名句“对不起xx,我选择xx”,时不时就要被网友们拿出来鞭尸几句。

    而且内战确实没什么意思。

    这个赛制让盲选环节的费尽心思抢回来的队员变得毫无意义,也不需要什么阵容搭配,导师根本不会把精力放在培养学员上。

    因为导师只负责做选择,自己就能决定最后谁留下,那只要关注那个最好或者自己最喜欢的就行了,其他人都是注定要被淘汰的炮灰。

    最后能进入决赛的,基本上都是一开始三转或是四转的种子学员,很难会看到边缘选手的成长。

    导师自己都不把这些学员放在心上,节目又能有什么意思呢?

    而且合唱这种形式,本来就是需要互相配合、互相衬托,如果一个战队的成员卯足了劲搞内战,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肯定会受影响。

    为了让节目更精彩,林夏从第一季就拿出了战队pk和混战的赛制。

    而且她和刘琪强调过一定要做出学员的成长,要专门请导师来,留足指导的时间。

    来参加这个节目的,很多都是新人,或者不红的歌手,在舞台上都很稚嫩。

    他们要做的就是要用赛制给导师压力压力,慢慢引导学员发挥自己的优势,慢慢教他们怎么唱得更好,怎么表现出自如的台风,怎么应对网暴压力,然后给他们一步步雕琢选曲。

    早知道团魂才是当代综艺的财富密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