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四百一十六章 蹲一个合作结果
    第二天早上三个人去巡兔子,这回一下子弄到了二十一只!

    杨永强直夸李龙给把套子调整了果然有大用!

    接下来几天,李龙他们连打鱼带弄鱼,还有兔子,整了一车之后,就拉去了石城出售。

    三个人一起,在石城出售的时候分开摊位,临近年关,鱼和兔子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卖肉的几个摊子。李龙原本想着是不是也弄一头猪杀了过来卖,后来想想算了。摊子太大顾不过来,而且容易扯着蛋。

    毕竟要杀的话也就杀马号圈里的野猪,大哥那边的猪是两头母猪,留着开春下崽的。型起来麻烦。

    李龙还专门留了一些鱼和几只兔子,两只兔子送给了宋明,换来一车糖渣——也不能说换,宋明这一回给了钱,不然说啥也不要。

    李龙托他打听一下糖厂招工的情况,宋明给出来的结果让李龙有点沮丧,糖厂就算要招工,大概率也是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二哥李安国已经三十了,估计是不好被招进来。

    倒是杨永强听了有点心动。

    剩下的一部分鱼和兔子,李龙给杨大姐那里放下一半,剩下的送到了李向前那里,也是托李向前注意一下哪里有招工的信息。

    李向前听着李龙的话,有些意外:

    “咋,你不想当咱供销社的职工,倒想去当其他工人?”

    “不不不,我才不去哩,我是给我二哥找条路。我二哥打算从老家过来,我们队里不好落户,我二哥也不太想种地,我就想着看能不能找个地方把他安置进去。”

    “倒是有招工的,不过估计你二哥也不愿意干。”

    “哪里?”听了这个话,李龙顿时就有点惊喜,还真有路子?

    “我一个同学在矿上工作,他们煤矿那里缺人要招人,你二哥多大了?”

    “三十了。”李龙心想煤矿啊,孙少平那种吗?那可不安全啊。

    “三十,有点大啊。”李向前摸了摸下巴,想了想说,“先别急,等我再打问打问。这咋也等过完年再说对吧?”

    “对对对,那股长先谢谢你啦!我这边也去问问我二哥的想法,咱们先不急,慢慢说。”

    “对,慢慢来,你也别谢我,我总不能老白吃你的羊、兔子和鱼吧。”李向前乐和和的说,“就你夏天整的那些事情,我脸上有光啊。后面我有啥活,你能干好的就好好干,就行了。”

    这事说到这份上,李龙其实就挺开心的了。

    煤矿上虽然辛苦,危险,但至少是工人待遇,而且李龙想着等确定的时候,让李向前找他的同学,自己这边送送人情,让二哥干点不危险的活。

    活还得慢慢找,李龙他们在年前卖了两次的鱼和兔子,他给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一人分了一百,大哥那里也分了一百——按李龙的说法,马车的钱。

    自己拿到手有三百多块钱,不小的一笔,他打算用一半来买年货。

    钱嘛,挣嘛,花嘛。有那头熊卖的钱,李龙基本上已经攒够了买拖拉机、彩电和盖房子的钱。花光了还可以再挣嘛。

    给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人说了,年前这几天在家里干活,不掏鱼和整兔子了,就是整,年前也不卖了,他又去了一趟乌城,这回没有碰到玉素甫。

    李龙去百货大楼买东西之前,去了一趟玉器厂。

    上一次碰到那位因伤退居二线的大师刘工,从他那里买了那些质量上乘小玉雕,李龙还是很开心的,这趟过去还是想看看,那里还有没有了。

    让李龙有点开心的是,玉器厂侧门那里的小窗还开着,不时有热气从那里透出来。

    大冷天开窗干嘛?李龙有点疑惑,不过他还是快速的走了过去。

    到窗户跟前,李龙往里望去,就看到两个老人在那里小声吵着。

    “开窗开窗,天天开窗,那煤多贵你不知道啊?厂子里给的都是定量的,你不开窗还够用,一开窗,那热气都跑了,不够的煤还得自己买,就你那点儿工资够吗?”

    “那也得开啊,不开别人咋知道咱这里还卖玉器?”

    “哪有人买?我天天中午给你送饭,这都一个月了,一共卖掉的有五件没?我看啊,干脆关了,你办病退吧,做个其他小买卖,也好过天天在这里守着。”

    “做什么买卖?我不做买卖!我是堂堂玉工,做什么卖?”男人的声音一下子拔高起来,“我是正式工人!我才不去做小买卖哩……”

    “你现在也是在做买卖啊!你卖玉器不是卖?”女人反驳着,丝毫不给面子,“人家厂里出于好心让你在这里守着,你也不能……”

    李龙算是听明白了。

    他有点心酸。

    这男人听声音就是自己买过玉器的刘工,那女人应该是她的妻子。

    刘工坚持自己的工人身份,不想病退,老人家里生活应该不是很好,妻子也是想着刘工体面的退场。

    但老人干玉工应该是一辈子了,舍不下。

    “刘工在吧?”李龙觉得不应该让两个人再吵下去了,他后退了几步,然后加重了脚步边走边高声喊着。

    果然,他一出声,两个人立刻就不吵了。

    “那小伙子来了!”刘工一激动,把这话都说出来了,他擦了擦手,抢先一步到窗口,有些不自然的笑着说:

    “我在我在,小伙子,你……李同志是吧?我在的!”

    “刘工你好,我来买玉器了。就您自己雕的那种最好。”李龙笑着说,“上一次我带回去的,家里人非常喜欢,这不过年了嘛,所以想着再买一些,不知道有没有……”

    “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刘工笑着从柜子里取出来一个方盘子,上面摆着的都是雕刻的小件。有白玉的,墨玉的,青白玉和碧玉的,还有翡翠的。

    “看看吧,手不太听使唤,这段时间就雕了这些……”

    东西的款式不算多,主要还是以平安扣、平安无事牌、手把件为手,还有几个手串,两个手镯。

    “年纪大了,手也不像以前那么听使劲了,又伤过,所以就这么些了。”刘工解释着,“不过质量你放心,选的都是好料,虽然个头是小了点儿……”

    “刘工,你雕的东西,我肯定满意。”李龙笑着说道,“算一算多少钱吧,我都要了。”

    二哥要带一家人过来,姐姐后面可能也会过来,这些东西都能用得上。

    “全要?那……”刘工有些意外,他以为李龙像上一次一样挑一些呢,“这些东西虽然料子小,但加起来也不少钱,你看……”

    “没事,您算吧,对了,你那学徒工摆着的雕刻件我也拿几个。”

    李龙觉得到时后面送礼也用得着,哪怕是学徒工,能摆在这里卖的,至少品相上不会太差,这时候的料子就更别说了。哪一样放在后世都是好东西。

    “行行。”刘工急忙点头。李龙要的大部分东西是他雕刻做出来的,心里是有价位的——当然价不高,他觉得有人欣赏,能认可自己这个半残废做出来的东西,就已经很值了。学徒工的料,那没办法,厂子里标了价,他也不好降价。

    李龙从学徒工料子里要了三副手镯,因为这玩意儿就算是学徒工,其实和大师工区别不是很大——至少在李龙眼里是这样。他在刘工的指点下挑的是上好的羊脂玉料,带皮的那种,当然也不便宜,这时候就要三十多块钱。

    一共十一件,李龙付了一百八十块钱。

    满意了。

    把玉器一件件用报纸包起来放进挎包里,李龙离开,后面听着那先前全程没说话的女人小声问着:

    “这就是上次找你买玉器的那个小伙子?真阔气啊,一买十几件……”

    “嗯,小伙子有钱,还识货。”

    “那你这开窗还真开对了,不然人家过来看窗户关着,还以为你不卖东西了,那损失可就大了。你卖了两个手镯,这下厂子里也能交待了……”

    李龙嘴角微微上翘,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吧?

    坐公交车去了百货大楼,李龙开始了扫货行动。

    干鲜果品是必买的,鞭炮也需要多买一些,零食以及一些干货海产品也要买一些,还要给家里人都买些礼物。

    这一次给顾晓霞买的是头巾——这时候的小县城女性还挺习惯围头巾的。给大哥买的是一双皮手套。虽然家里用兔子皮给他做了一双,但那兔子皮鞣制的不过关,有点硬。给李娟是一双小皮靴,李强则是一套仿制儿童军装。

    李龙没在这里给自己买东西,他打算呆会儿去新华书店买几本书来看。

    在上一世经历了各种信息接收,这一世在能解决吃饱吃好的问题后,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娱乐活动太少。

    只有看书了。

    毕竟上一世这个年纪还不怎么看书,后来有了手机看的就更少了。再到短视频年代,人能看进长篇(传统)的就更少了,现在反倒给了李龙这样的机会。

    毕竟这时候的经典还是比较多的。

    乌城的新华书店有不少玛县石城没有的书,李龙买了好几本装在袋子里。这里也有卖猎枪和小口径步枪的,只不过李龙目前不缺枪也不缺子弹,从抢劫的那里弄来的双管猎枪都还没用呢。

    零零碎碎的东西买了一大袋子还有一提包。这时候的帆布提包还是挺流行的,李龙也提着一个,带着东西来到公交车站。在寒风里等了好一会儿,等车来,他挤上车,坐着到了火车站。

    习惯性的又往摆摊的那里看了看,玉素甫还不在,李龙猜测他是不是已经凑够了钱去往南方卖葡萄干了。

    毕竟汉族人过年,他们并不过。而这个时候带着葡萄干去南方,正好能卖个好价钱。李龙这一次也买了些葡萄干,打算过年的时候和瓜子、糖、花生一起摆在桌上。

    在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葡萄干是好东西,通常能摆出来的人家家境都不错。而再往后几十年,红枣、核桃葡萄干虽然在一般人家的果盘里也会摆,但就像南北疆人说的段子一样,除非果盘里没什么其他可吃的了,本地人才会去吃这三样。

    人,果然是善变的。

    坐上车回到了玛县,李龙这一趟依然没有碰到事情,他在猜测,某些运动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不然怎么感觉乌城那边的秩序都好了很多,火车站也是如此。

    回到县里,李龙背着东西到了大院子,把东西放下后,便开始分类。

    有些东西要放在这里,有些东西是要拿回队里的。给顾晓霞的要单独放在一边。

    这时候顾晓霞还没下班,李龙把东西分好后,开始做饭。

    晚上顾晓霞回到大院,和李龙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了晚餐,饭后顾晓霞洗碗,李龙拿出了那块头巾对她说:

    “这是给你的新年礼物,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喜欢啊!”顾晓霞开心的笑着,“呆会儿,我把碗洗完,戴上给你看!”

    “好啊。”李龙就站在边上看着。

    等顾晓霞忙完后,李龙把头巾递给她,顾晓霞把头巾披在头上,在脖子那里打了个结系上,左右扭了扭,笑着说:

    “好看吗?”

    “好看,真的好看。”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有点土,但就跟《我的父亲母亲》里的人穿衣一样,符合这个时代的衣着,那就是美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又去了汽车站,他这回要去石城。

    石城的拖拉机厂是李龙生活的附近地区最大的农机具厂,前身是汽车修配厂,以后发展怎么样李龙不太清楚,不过这个时候是非常出名的,在今后十年间,附近农村的拖拉机至少有六七成是出自这里的。

    这里的农用小拖拉机是十二马力的,小四轮,手扶圆方向盘,不是那种蚂蚱腿的,后面拖斗,买的时候还会带着配套的东西,可以在小四轮后面带挂一些其他装备。

    不过说实话,在八十年代的十年里,村里大部分人买拖拉机就只是用来拉东西,而从来没有用来做其他事情,就是到九十年代,最多做的两件事情,一个是车头前面装了那种收割机,割倒麦子的,还有一个就是车头前,用车头的柴油机驱动一个可以把玉米粒从玉米棒子子上拖下来的脱粒机。

    前者用途挺广,大约流行了五六年,后者就比较少了,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很快就被联合收割机给取代了。

    李龙现在想着如果这一次合作能成功的话,那么下一步就可以提前把那个小四轮前面带着的收割机的思路给贡献出来,下一步等棉花大规模种植的时候,还能把打药机给弄出来——那个技术在两者之间,比收割机简单,比手持和滚筒点播器略难。

    其实只要懂点机械原理知识,在这方面算专业的,听李龙一描述就能搓出来。

    所以李龙觉得,自己后面可以把这个搞出来作为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采棉机那玩意儿咱弄不出来,也没那本事,但边角料的打药机、收割机、中耕机、打杆机啥的,还是很容易就能搞出来的。

    也不需要真搞专利,专利这玩意儿在华夏来说,至少三十年内是不想了,能吃到第一波红利就行。

    想的很美。

    李龙坐了去往石城的短途班车,就这么一路想着到了老街。

    他看坐班车上的不少人带的都是大包小包的东西,有时候也在想,其实他们逮到了鱼和兔子,完全可以坐着班车去到石城卖啊。反正票价也便宜,五毛钱。

    但想想又算了,班车一个人能带多少东西?鱼那玩意儿那么腥气,司机也不一定能让带上车。

    总不能让鱼和人争位子吧。

    想想算了,还是后面搞个拖拉机靠谱一些,也不用受制于人。

    后世全国普及的三蹦子其实是最好的,只是可惜现在搞不来。

    到了老街,李龙下车,大步往拖拉机厂而去。

    这时候的拖拉机厂名字都挺响亮,东方红,十月,红十月,红旗等等,都是又红又专的。

    拖拉机厂在石城郊区,李龙走了很远,差不多近一个小时才到。

    门口有岗,李龙到的时候,厂区大门关着,能看到这厂区范围不小。

    李龙到门岗那里,让李龙有些意外的,站岗的是双岗,而且都是年轻人,身上穿着的是绿军装,头戴雷锋帽,腰扎着武装带,手持半自动步枪,他猜测大概率应该是兵团民兵。

    “同志,你有什么事吗?”一个门卫问道。

    “你好,我找厂子里的技术研发人员,我这里有个研发构想,想和厂子里谈一谈合作。”

    “技术科吗?有具体要找的人吗?”门卫又问道。

    “没有。”

    “那……好吧,我打到技术科,看那边有没有人……你有介绍信吗?”

    “没有,不过我有工作证明。”李龙立刻把自己供销社的证明给掏了出来。这年头,有些地方和全国接轨,到哪里都要有介绍信和证明,比如现在,有些时候又比较开明,不要介绍信和证明也能办事,比如去乌城住招待所,或者在石城和玛县摆摊。

    只能说是地方特色吧。

    门卫看着李龙的证明,点点头,拿起里面的电话,摇了几下,接通了总机,然后让转技术科。

    李龙略有点紧张的等着电话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