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随乔道清混进了沁源县后,独自隐藏在东城门附近,因为王寅知道,就在今夜子时,方腊会来抢夺城门,自己则伺机刺杀方腊。
王寅也没料到,方腊会在东城门陷入重围,但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更好?
王寅曾经想过,高俅这等贵人要杀方腊,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一声令下,有的是人为其效劳,为什么会偏偏选中自己?为什么要在沁源县内杀方腊?甚至高俅曾对自己说过,不需要等到方腊打开城门,只要一有机会便可行事,说明在高俅心目中,杀方腊高于破城大功,这又是为何?
重重迹象表明,方腊很有可能卷入了贵人之间的争斗,成了高俅的破绽,所以高俅才会不惜一切代价除去方腊,选中自己则是因为自己是方腊的人,方腊对自己没有戒备之心,容易得手。
而且高俅根本就不担心自己假意投靠,告诉方腊,想到这里,王寅也只能无奈苦笑,方腊就算是知道高俅想要杀他,除了远走高飞又能如何?说不定这正是高俅想要的。
至于高俅为何会怕被人知道杀方腊乃是出自他手,王寅也想明白了,据说高俅之所以会成为方家的保人,是因为方百花被一个叫张安安的贵人相中,高俅却不过其情面,这才答应作保的。
很明显,高俅对张安安甚为顾忌,不愿为了杀方腊一事与其翻脸,那么事后高俅会不会杀自己灭口?
事关前程与小命,王寅反复推敲,得出只要自己做得隐蔽,不让人知道方腊死于自己之手,高俅未免节外生枝大概率不会将自己灭口。一旦败露,只要自己能说出个正当理由,一力将此事揽到自己身上,不把高俅牵扯进来,高俅也不会将自己灭口,只是自己势必要独自承受来自方家和其背后贵人的怒火。
所以王寅见到方腊陷入重围,不由大喜,真是天助我也,方腊死于乱军之手,那是皆大欢喜。
等到方腊一脚踢翻马车,金银财宝洒落一地,王寅虽然听不到方腊说什么,但也知道方腊必定找到了破局之法,以方腊的为人,不会在这种时候做无意义的事,所以王寅立即翻身上马,假装前来接应方腊,高呼哥哥莫慌,王寅前来助你杀出重围,做实方腊所为,陷方腊于死地。
王寅冲出去之前,也考虑过,一旦方腊死于乱军之手,自己作为他的同党也势必不能幸免,但是富贵险中求,不拼又哪来的机会,而且王寅潜伏在城中,也知道邬梨死后,城中军心已经溃散,只要方腊死于乱军之手后,自己及时招降守军,说不定会有一线生机。
生还的机会不足一成,但王寅还是冲了出去,因为王寅知道,对于自己这种毫无背景之人,一成的机会已经很大了,足以让自己赌上性命了。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门阀的垄断,十年苦读胜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给了平民百姓改变命运的机会,多少人为之欢呼雀跃,多少人家为了供养一个读书人,变卖赖以生存的田地,甚至债台高筑,仍旧痴迷不悔,只为了搏上一个机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场科举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据《宋会要辑稿》记载,1106年有8万人参加州试,只有2334名幸运儿通过考试,通过率只有3%;1090年福州有3000人应考,最终只有40人通过,这意味着每75个应考者中只有一人获得功名。
那些举债应试的考生及其家人,难道不知道一旦落榜意味着什么吗?不,他们心里清楚,但是为了争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值得!
最为公平的科举尚且如此,其他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更为渺茫,军中这么多的将士,又有几个狄青?
所以,王寅为了一个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策马狂奔,冲进了乱军之中。
方腊果然名不虚传,虽然被王寅的出现又陷入了死地,但一句刀下留人便破解了死局。
等到关胜破城而入,田氏反贼溃散,大局已定,方腊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方腊身后的王寅终于等来了机会。
王寅知道方腊武艺在自己之上,身边对其忠心耿耿的石宝武艺也不输自己,只有暗中偷袭方能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