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考虑到四千伤兵,三万六千人里竟然已经只剩下两万人有战斗力了。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李广利咬牙切齿地开口道:
“无妨,大宛马上就能抵达,让将士们忍一忍,攻破了贰师城之后回去,大家不但发财,还能升官晋爵!”
不得不说,汉军在长达几十年不间断的战争中,的确培养出了惊人的坚韧性。
在李广利的强行命令下,汉军坚持着继续攻破了四座城池,穿越了疏勒国。
终于,在花费了整整九个月的时间后,汉军抵达了刘彻定下的目标——大宛国。
但大宛国作为匈奴扶持起来的一个西域中等强国,可不是只有一座生产大宛汗血宝马的贰师城。
拦在李广利面前的,是大宛国最东部的大城——郁成城。
郁成城的规模,大致相当于大汉比较富庶的县城,城内大概有一万左右的人口,以及数千守军。
李广利看着面前的郁成城,给部下们加油打气。
“只要攻克这里,大宛人一定会闻风丧胆,献出大宛马投降的。”
“大家努力,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战了!”
听着李广利的话,在场的许多大汉将士表情麻木。
在过去的攻城战里,李广利多次用这“最后一战”的话术来激励大家。
“这是最后一战了,打下这座城池,接下来的国家一定都会投降的。”
“这是最后一战了,攻克这里就能进入大宛国境内,大宛王一定会投降的。”
但李广利所说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所以大家现在也听得麻木了。
麻木归麻木,大将军的话还是得听。
汉军对着郁成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
但大宛人明显早就已经知道汉军会来,做足了所有准备。
而汉军长途跋涉,连续奋战,士气本身已经非常低落。
最要命的是,还没对郁成城取得明显的突破,天上就已经开始下雪了。
“这才九月份下旬,怎么就下雪了?”
李广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雪比关中要下得早了太多!
老天的意志当然不会因为李广利的疑惑不解而有所更易。
一开始还是小雪,但接下来的几天里,雪越来越大了。
大雪对汉军来说,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
行进困难,城墙滑溜,攻城难度加大,这些都在其次。
最重要的是,李广利压根就没有准备过冬的衣服!
按照李广利战前最不乐观的计算,下雪的时候纵然不能回到大汉,也应该坐在大宛国的国都内,骑着大宛王的女人纵享美酒了。
严寒之下,大汉将士们开始大量出现各种伤病。
此时的后勤补给也同样因为大雪出了严重的问题,冻饿而死的数量不断上升。
即便如此,李广利依旧还想要硬着头皮坚持打下去。
但又一件突发事件出现了。
几名汉军军官不满这种情况下还要拼命,打算发动兵变杀掉李广利。
虽然事情被及时发现,李广利也斩杀了这几个大逆不道的家伙,可这件事情明显给李广利敲响了警钟。
“撤军,我们回疏勒过冬补给!”
李广利无可奈何,只能发布了撤退的命令。
等撤退到疏勒国都后,李广利盘点了一下麾下的人数。
此时,还活着的汉军将士加起来,勉强一万人。
李广利的心,这个时候只能说是拔凉拔凉的。
他也没有心情去饮酒作乐了,竭力调动各种能调动的资源,力保过冬。
但疏勒并不是什么大国,这座城池在冬天本来就连自我供养都很困难,更何况还要供养一万大汉将士?
等到大雪终于消融,春天到来后,城中的汉军将士只剩下了六千多人。
李广利完全打消了继续进攻大宛国的意图,尽可能地搜刮了疏勒国中足够多的资源后,开始领兵返程。
这一趟返程之旅,对李广利所部而言依旧是漫长而艰辛的。
许多小国明明已经被攻克血洗了一次,但汉军返程时,新的国王要么带着所有能携带的物资逃之夭夭,要么依旧紧闭城门不允许汉军进入。
来的时候三万多人,士气、物资、装备都很充足,李广利说干就干。
走的时候可只有六千多人,士气低落到了谷底,物资和装备更是基本没有,怎么打?
李广利只能无奈地选择绕过,反正这些西域小国肯定也不敢开城门追击。
但西域是什么地方?
一个绝大部分都是沙漠,只有少部分绿洲的地方。
很显然,只有绿洲才适合人类生存,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西域国家也理所当然把所有绿洲都占据了。
绕过这些国家,就等于绕过了绿洲。
没有绿洲,怎么补给粮食?
缺粮的情况继续困扰着李广利,他逼不得已之下,将几乎所有战马都杀掉,用来充当粮食。
这样做依然还是杯水车薪。
终于,又经过了几个月的漫长跋涉,李广利终于穿越大漠,回到了大汉敦煌郡的领土中。
此时,李广利身边已经只剩下三千出头的将士了。
敦煌郡城内,李广利看着面前空白的奏疏,提着毛笔的手都在发抖。
三万六千将士,一万两千匹战马。
最终,只有三千出头的士兵归来,战马剩余不到一百匹。
这战报,怎么写?
李广利头皮发麻,颤颤抖抖地落笔。
很快,李广利亲笔写就的这份战报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长安城皇宫之中刘彻的案头。
刘彻满怀期待,笑呵呵地拿起了李广利的奏折。
“都快两年了,李广利这小子终于回来了。”
“朕看看,他给朕带回了什么样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