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邦看来,这就是最完美的制度!

    听着刘邦的嘚瑟,萧何充耳不闻。

    这位大汉丞相,此刻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价值一百万两的《大明科举详解》。

    曹参无奈,只能替萧何开口。

    “陛下,这藩王制度还是有弊端的。别的不说,那视频里的燕王朱棣,不就造反夺了皇位么?”

    刘邦满不在乎地开口。

    “那又如何?若是刘如意那小子将来真能夺得皇位,朕在九泉之下也一样开心嘛!”

    曹参:“……”

    太子刘盈:“……”

    都知道刘邦喜欢刘如意不喜欢刘盈,但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

    司马炎大封宗室,将司马亮封为汝南王,司马骏封为扶风王,司马伦封为赵王,司马辅封为太原王……林林总总,让晋朝一下子就多出了几十个王爷。

    这些王爷,无一例外都拥有军队,并且不少还兼任一州的刺史、都督,对地方官府同样也有着极强的掌控力。

    许多臣子对此极为忧虑,认为这将会导致晋朝将来必然发生内乱。

    但对司马炎而言,防止晋朝重演曹魏那样被其他门阀篡夺皇位的悲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以这些反对全部被司马炎所无视。

    同时,为了安抚晋朝内部的士族门阀,司马炎也进行了一些妥协,将魏文帝曹丕创立的“九品中正制”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所谓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便是将天下士人分为九品,共上中下三个大品级。

    品级越高,则代表出身的门阀势力越强。上品门阀子弟,无论是当官还是升官都极为容易,并基本垄断了朝廷的关键职位。

    至于中品和下品的士人们,就只能去竞争那些不甚关键,无足轻重的官职。

    皇帝作为品级的制定者,也可以利用这些品级来对门阀进行扶持和打压。

    任何门阀一旦过于兴盛,那么在九品中正制的制度加持下,皇帝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这支门阀之中出身的士人打压到中品乃至下品,免除这支门阀篡夺皇权的可能。

    在司马炎看来,外有藩王领兵坐镇,内有九品中正制作为大杀器震慑,门阀便不再构成威胁了。

    万事俱备之后,司马炎发动了伐吴战争。

    天纪三年,司马炎以贾充为主帅,分兵八路伐吴。

    在此之前的吴国,围绕着王位的争夺爆发了多次内乱,皇族和门阀相互争斗不休。

    反而是晋国,由于有大将羊祜镇守荆州边疆,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战力,都明显强于吴国。

    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晋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吴国长江防线彻底击穿,兵临吴国都城。

    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效仿蜀后主刘禅,自缚出城投降,吴国至此灭亡。

    晋朝终于成功的终结了东汉末年以来的三国乱世,让天下再度归于一统。

    西晋世界之中,司马懿看到这里,抚须而笑。

    “好,好啊。老夫的大晋,纵然再有无数缺点,单单是重新让天下一统,便是值得大书特书,名垂千史的功绩!”

    自秦、汉数百年以来,尤其是在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促成了儒家与法家合流之后,大一统思想就已经彻底深入人心,成为了华夏人的思想内核。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便是这种大一统思想的表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