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先天学神圣体,他选择E我都敢抄 > 第107章 大学生数学竞赛开赛
    11月9日,北大的大阶梯教室。

    教室门外,两位老师用着金属探测器认真检查着每一位参赛的同学。

    “进去吧。”

    随着老师开口,陆远同样持着准考证进入,交了手机后,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坐。

    今天是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初赛开考的日子。

    所有考生的考场,都设在各自的报名大学内,当然开考的时间一致。

    好一会儿后,陆远抬手看了眼表,已经临近开考时间。

    考场内此刻的考生不多,整个阶梯教室总共就坐了不到1/3的人。

    这还是考的第一场,分析与微分方程,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参加的人数就这些。

    可以预见,到了后两场,估计考场内的人数会更少。

    果然一上大学,大部分同学对于数学就没有像高中那么重视。

    陆远也是继IMO这种国际数学赛事后,又一次参加数学竞赛。

    周边的同学很多都是陆远数学院的熟面孔,包括他的学长学姐。

    考试的整体氛围是十分不错,没多少人紧张的。

    很多人在发卷前,还都笑着互相交流沟通些日常。

    不少人可以说就是来碰碰运气的,能进入决赛,最好得个奖就算是意外之喜。

    “铃~铃~”

    开考打铃的声音响起。

    哗哗的从前往后传试卷的声音响起。

    面对着拿到手的试卷,以及可以随时去台上拿的草稿纸。

    有那么一瞬间,陆远感觉回到了一年前。

    他刚刚在固原一中参加江南省数学竞赛的感觉。

    当时他比赛的心态也很好,对于竞赛结果并没那么在意。

    毕竟还不知道高考保送的道路,竞赛更多的是荣誉感。

    而今天坐在考场内,在已经有不少头衔傍身后,这场竞赛连荣誉感都变得很淡,更多的还是调剂心情。

    一路顺风顺水的答题下来,面对纸面的笔试,陆远如今就一个感受,那就是轻松!

    没有解决现实问题中需要考虑各种干扰因素,包括涉及多个学科的繁琐。

    只需要脑中一条道的把题目解出来。

    跟暑假时,赵鑫教授拿给他测试的题目差不多,或者说难度比当时测试的还要小一些。

    毕竟只是预赛,陆远花了10分钟就完全将题目答完。

    当然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习惯,又花了十分钟,再次一题题的重新思考验证一轮。

    等他准备交卷时,没想到郑航的动作更快!

    已经先他一步,第一个交卷。

    试题简单就这点好,大家都做得快,陆远提前交卷,还不用担心给别人造成什么心理负担。

    “远哥,这比我们之前竞赛的强度感觉低很多啊!”

    某些方面,郑航自然是跟陆远有同感。

    陆远相比起郑航只是学习速度强不少,但在深入研究的程度上,郑航并不比自己差多少。

    包括石家宇跟去了清华的戴其宏,都是真正的数学天才。

    对于这大学生高等数学的竞赛,感觉的确是没有高中初等数学的强度,以及那种拼命竞争的氛围。

    “高数跟之前的是不太一样,反正就当来拿个奖嘛!”

    “未来你万一要是出国留学,这丘赛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那倒也是。”

    以郑航的家庭条件,以及年龄与天赋,未来出国留学或者出去交流的概率不小。

    五场考试一共进行了两天。

    后边两场的确跟陆远预料的差不多,参加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少。

    直到考完第二天,陆远终于是被赵教授喊去了办公室。

    “怎么样?考试还顺利么?”

    端着熟悉的保温杯,赵教授脸上是神采奕奕的,看样子最近有项目进展的不错啊!

    “还行,我觉得难度不大。”

    “也是!你在解题这块,的确是有天赋!看样子有机会拿个金奖啊!”

    只是简单的一提后,赵教授就没再关心他竞赛的事。

    看样子是完全相信陆远能取得好成绩,当然侧面也说明大学的竞赛的确含金量在降低。

    “给,这本是你的,还有一本你到时候带给小俞吧。”

    赵教授从抽屉内掏出两本杂志期刊,递了过来。

    蓝绿色的封面,最上头印着Journal的字样。

    “恭喜啊!论文见刊了!”

    “虽然不在封面重点介绍的几篇,但也是篇很有价值的内容!”

    陆远默默点头,手上功夫却不慢。

    快速翻过一页页的内容,终于在相对靠后的区域,看到了自己的那篇论文。

    赵教授也不急,默默等他放下期刊后,才再次开口。

    “嫦娥轨道的关于返航部分的设想,你思路的还挺新颖的,跟哈工大的田教授思路差不多。”

    “我今天视频会议上,跟他们几人又确认了一遍。”

    “发射初期的轨道以我的那个方案为主,至于航空器返航的轨道。”

    “目前讨论的就是你跟田教授的这个思路,或者是另一种相对保守点的思路。”

    难怪今天赵教授这么开心,原来不仅是论文正式见刊,还有前期花大量时间的轨道工作得到了肯定。

    赵教授发射的轨道轨迹,在陆远看来还是偏保守。

    不过可行性是比较高,风险不会太大。

    他目前发给赵教授的方案,就比较激进了,追求航行速度以及需要几次远程实时操作变轨。

    这次嫦娥四号的工程如今的重难点已经是在获取土壤样本以及返航。

    发射轨迹保守些倒也正常,起码要保证后半程能够进行下去。

    不然要发射的前半程没有保证,后面就算怎么讨论都没有意义。

    “原本去嫦娥基地的讨论会议,暂时被推迟了,可能要在12月直接进行最终确认。”

    “你的这个类似打水漂的轨道,我已经具体研究过,思路倒是有可行性。”

    “就是跟那位田教授的想法需要顾虑的差不多,太激进了!”

    “这个模式下,可能航空材料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验证。”

    在陆远自己的计算中,其实新的轨道尤其是进入地球轨道后的思路,反而是个对航空材料要求更低的方式。

    但到底没有过印证,没法得到保证。

    “老师,那您是支持哪种方案?”

    “我么?我原本对于嫦娥四号回程就没有深入研究过。”

    “既然你都提出了方案,激进是激进了点,但我肯定支持你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