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反手将军,那就继续负责铁轨工程
淮西一派官员人人自危,都担心自己受到军部贪污案的牵连。
正当他们快速思考时,朱元璋怒吼一声。
“锦衣卫何在?”
锦衣卫指挥使胡雄立刻走上前来,“臣在。”
“即刻彻查此事,所有涉及贪污军费人员全部抓捕,不得遗漏。”
“彻查之前,先去跟户部人员对接,联合户部官员一起查办。”
朱元璋连续下令,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势。此刻,全体淮西勋爵们瑟瑟发抖。
锦衣卫插手,淮西勋爵就知道他们的那些下属完了。
甚至他们都不敢保,唯有抛弃。
谁也没想到,这次竟然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引火烧身。
就连吕永博都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看着宋隐。
此时他才知道,宋隐能够立足于朝堂上,并且拥有如此至高无上的权势,是怎么来的。
不过,吕永博不但没有受挫的失落,甚至还涌起了嗜血的光芒。
宋隐越强大,他越兴奋。
胡雄领令离开后,满朝文武全都瞠目结舌,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反转结果。
淮西一派这次不但没有扳倒宋隐,甚至还偷鸡不着蚀把米,暴露出自己的肮脏的交易。
此时,就连李善长都想不出理由反驳及解救他们的人。
毕竟在这之前,他为了置宋隐于死地,毫无情面可讲。
现在,他又怎么可能去替下面那些淮西武将说情。
不得已,李善长此次只能弃车保帅了。
“想不到开国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还出现贪污重案,实在令朕愤怒。”
“各部门回去后对本部门事务进行彻查严管,一经发现贪污人员立刻严办。”
“绝不宽恕!”
朱元璋一脸冷酷。
此事既然跟宋隐没有关系,那么就不需要手下留情。面对朱元璋雷霆万钧般的怒火,淮西勋爵哪敢吭声,当起了鹌鹑。
朱元璋话落,宋隐立刻开口,“皇上,殿下,臣有话要说。”
“既然吕永博不熟悉大明财务管理制度,臣建议更换他人。”
“鉴于他在铁轨工作项目上表现出色,现在正好铁轨工程北方地段需要有经验的人过去督建。”
“为此,臣举荐吕永博。”
“有了吕永博这等能臣去督导,铁轨工程也能早日顺利完工,完成皇上心愿。”
听完宋隐的话,淮西一派官员全都怔住了。
就连李善长和吕永博都反应不过来,一脸呆滞地看着宋隐。
宋隐这手,打了李善长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李善长历尽万难,这才好不容易把吕永博搞进朝堂。
他甚至想着,在自己还能上朝时好好指导吕永博。
等自己年迈了,就由吕永博带领着淮西一派官员夺得朝堂上的话语权。
可是现在,宋隐竟然提议把吕永博踢出朝堂。
吕永博反应过来后,顿时急得直跺脚,完全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
可是现在,他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替自己辩护。
李善长惊呆了。
吕永博现在掌管军部财务大权,这对于淮西一派一说非常重要,是他们依靠财权掌控军队的武器。
如果吕永博离开,军部财权势必重新落入宋隐手中。
虽然吕永博督建铁轨工程,会增加功绩,可完全无法跟掌握军部财权相比。
别说是军部,就是任何部门,掌握财权的官员都是大爷。
这样的肥差,怎么可能落入对方手里。
宋隐的举荐,朱元璋和朱标当然明白他的意思。
宋隐其实不会主动地去针对任何一个人,可是这次军部发生贪污事件,跟吕永博脱不了干系。
吕永博再有才华,他却是替淮西一派而战,是李善长手中的傀儡。
这种人,朝廷不需要。
宋隐也不是故意针对吕永博,而是选择对朝廷有利的方面去运作。而且朱标也明白,铁轨工程同样重要,毕竟朝廷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现在即将收尾,不能大意。
“不错,宋大人不拘小节举荐人才,吕永博又能胜任铁轨工程项目,朝廷没有不重用的理由。”
“吕永博,宋大人举荐你去督建铁轨工程,你认为如何?”
朱标没有直接下令,而是征询吕永博意见,摆出一副一碗水端平的样子。
只是对于朱标的征求,吕永博根本高兴不起来。
如果他不是淮西一派的人,而是只为朝廷做事的中立派,他自然没有意见。
可是现在,他是在替淮西一派做事,而且他能进入朝堂,李善长费尽心思谋划,他自然要以淮西一派利益为己任。“殿下,臣这些年来,一直在大明各州府工作,臣一直希望通过自己实力进入朝堂,替皇上和殿下分忧。”
“所以臣更希望能够留在朝堂,让臣有更大的机会替大明发光发热。”
吕永博说的这番话虽然有些牵强附会,却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抛开替淮西一派效力不说,他自己更想有机会飞黄腾达。
甚至他的目标,就是宋隐所达到的高度。
吕永博才说完,李善长就迫不及待地开口,“皇上,按照我朝惯例,在地方有出色表现的官员,理应提拔到朝堂中任职。”
“这也是让各地官员知道,只要为民做主,好好替朝廷办事,朝廷就不会亏待他们。”
“这些年来,吕永博在各州府经手的事务,无论是口碑还是业绩都非常不错,朝廷理应重用。”
“如果此时再把他调往地方,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如此一来,岂不是让地方官员心生疑虑,寒了地方官员的心。”
“再说,朝廷也有试用期制度,吕永博现今还在试用期。”
“皇上,许多官员在地方磨炼一辈子,都未必有朝堂机会。”
“地方官员想要高升实在不容易,既然吕永博有才华,也进入了朝堂,再让他去地方任职,想必整个大明官员都会不满。”
“甚至有损朝廷颜面,还请皇上三思啊!”
李善长一番长篇大论,朱标顿时犹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