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乘机说服,国企越多越好!
宋隐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反而建议再组建一些国企,朱元璋忍不住翻起白眼。
“大明现今不是已经有一个大明一建了吗?”
“重复组建有意义吗?”
“皇上,大明一建只有一个,可大明需要建设的地方多如牛毛,百姓和商人也多得用不完,大明一建虽然效率很高,但也无法兼顾整个大明。”
“所以臣建议,再组建一个大明二建。”
“其次,根据农牧业及商业和工业等行业划分,再组建一些跟大明一建相似的国有企业。”
“这些企业归六部统管。”“当然,组建这些国有企业跟大明一建一样,都需要配备对应的官职。”
“如果皇上同意,那么六部立刻着手操办,把这些企业组建起来,为大明发展提供更加合理,对口的方案。”
“那样一来,可以大大地提高朝廷的工作效率。”
宋隐说得越多,朱元璋的脸色就越黑。
特娘的!
这王八蛋他以为官职信手拈来,随意就能给的吗?
而且,他以为咱不知道吗,大明一建的官职,他全卖给了商人。
现在又要咱再给他多弄几个官职,难不成他想把全大明的商人都拉进来?
别看这些企业不属于朝廷任何一个部门,可里面的官职却是实打实的属于朝廷官职。“你张口闭口就要增加官职,身为户部尚书,难道你不知道朝廷官职有多重要吗?”
“不知道要获得官职,需要经过多少道层层考核和甄选才能获得的吗?”
“像你这样给点钱就能给出官职,你让通过科考才能获得官职的天下学子怎么想?”
朱元璋接连发出灵魂拷问。
组建大明一建有着其特殊性,是为了江南行省治理能够顺利完成,朱元璋才不得不妥协。
现在一听到自己要建宫殿,这王八蛋就趁机狮子大开口。
朱元璋也不是不愿意接纳宋隐的建议,而是担心接二连三地打破规矩,会让皇权不再那么牢固。
有钱就能买到官职,那以后还有谁愿意参加科举考试,谁又敢说在职官员都有真才实学。
干脆不再苦读,直接想法赚银子得了。宋隐知道朱元璋的担心也是有道理,于是连忙解释,“皇上,企业中的官职跟朝廷官员的官职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企业中的官职归六部及皇上管理,没有实权,只是一个挂名,不能参与政治和军事决策。”
“他们负责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朝廷也只需要按时给他们发俸禄就可以了。”
“说白了就是科举甄选出来的官员可以从政,企业里的官职人员,只是负责商业上的管理。”
“这么做也是为了发挥个人所长,皇上总不能让科举状元去经商吧?”
宋隐这番解释,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
明知道他在瞎掰,却又说不过他。
不过大明一建任务完成的十分出色,速度又快,这点确实也让朱元璋心动。“那你说说看,建这么多国有企业有什么用?现在到处都用银子,你觉得银子够你折腾吗?”
听到询问,宋隐答得斩钉截铁,“皇上,这用处可大了。”
“皇上您想,由国有企业出手建造宫殿,既能节省开支,而且还可以加快速度,提高质量。”
“比如粮食方面,咱们成立一个粮食局,专门负责粮食的调拨及储备,如果再闹饥荒,也不用担心无粮可调配,或者是看州府脸色,请他们调剂粮食。”
“成立畜牧业国企,就可以宏观调控肉类食品价格,不会再出现黑心商人发国难财的情况。”
宋隐这番解释,朱元璋听了若有所思地沉默下来。不得不说,在各行各业成立国企,然后由国企来进行管制本行业,简单便利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成本。
对朝廷来说确实是好事。
虽然朱元璋对于畜牧业工业啥的还没有太直观的感觉。
但在建造宫殿这一块由国企参与,将会大大提高效率及减少成本,这点他还是明白的。
单凭这,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
况且刚才宋隐也解释的很清楚,国企里的官职跟朝廷里的官职有着本质区别。
朱元璋虽然不爽宋隐此举有些假公济私的意思,但为了宫殿能够顺利完工,最终还是选择同意。
就如这一次,朝廷为了做到路路通,动作颇大,朱元璋虽然不爽,但最终也还是同意下来,顶多就是对宋隐颇有不满罢了。只是对宋隐不满,跟大明全方位发展,甚至能够超过大唐盛世比起来,朱元璋更乐于看到大明走向盛世。
身为皇帝,朱元璋当然也是雄心勃勃。
“皇上,各个国企组建完成后,职位上可以让宗亲来,如此一来,也让宗亲子弟有了去处。”
“由宗亲子弟来管理国企,皇上也更加放心不是?”
宋隐非常了解朱元璋,他就是思虑太深,每一件事情都第一时间想到此事的危害。
虽然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想法是好的,但一味地患得患失,只会让自己放不开手脚。
放心大胆地去干,才有可能发展起来。
朱元璋就是疑心太重,若是能卸下一点心防,大明的发展还能提升更高档次。
朱元璋还在沉思,在思考宋隐的话。自从成立宗亲阁后,皇子们都非常努力上进,这让朱元璋大感欣慰。
身为皇帝,自然希望看到自己子孙后代都有出息。
现在滞留在宗亲阁里,无处可以施展身手的宗亲人数众多。
有封地的藩王已经不少了,再增加的话,朱元璋又得担心。
现在,宋隐的提议可以很好地解决宗亲无事可干的问题。
再三思忖后,朱元璋这次还是选择了妥协。
为了自己的新宫殿可以顺利完工,为了皇室子弟有地方可去。
况且这些国企也都有宗亲负责管理,朱元璋多少也安心。
“好吧,朕准了!”“不过此事涉及较广,你先回去写个计划书,明日早朝再议。”
“如果没问题,你就去早早准备吧!”
无论朱元璋甘不甘心,到底还是点头同意了宋隐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