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民国写小说 > 第33章 出版
    桑景云刚读完一份报纸,就见桑景英从学校里跑出来。

    他很瘦,身上的长袍又有点宽,跑起来之后,长袍随风飘动,就像是竹竿上挂了件衣服。

    桑景云站起身,笑着问:“事情办完了?”

    桑景英将放在桑景云身边的背篓背在身上,神采飞扬:“姐,都已办完,明天就开学。”

    两人一道离开,同时,桑景英跟桑景云说起自己的学校。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一些教育界和实业界人士共同开办的,致力于推行职业教育。

    他们国家传统的教育,是脱离生产劳动的,很多读书人不知道谋生方法,没有能力养活自己。

    这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需要改变。

    中华职业教育社因此出现,里面会办一些班级,教授各种技术,让找不到工作的人可以学一门谋生的本事。

    “我们学校有实习工厂,我们学了基础知识后,可以在实习工厂学着做珐琅招牌……”桑景英面露向往。

    桑景云听得很认真,顺便把人带去肉摊那边。

    桑钱氏不舍得花钱买肉,实在要买,也只买一小块炒个肉丝。

    桑景云比她大方,问过猪肉价格后,就买了一块三斤多重的猪肉,又花一个铜板,买了六个猪的肩胛骨。

    一些小说里,写猪内脏、猪筒骨之类在古代很便宜,甚至能白送。

    桑景云不知道别处如何,反正在此时的上海县城,这些东西的价格虽然比肉便宜,但便宜不到哪里去,还有人抢着买。

    普通人很少买猪大肠吃,但饭店和大户人家会买,毕竟有些人就好这一口。

    桑元善在世时就很爱吃红烧大肠,因而隔段时间,阿兰就要做一次。

    饭店九转大肠的价格,更是比红烧肉还贵。

    筒骨这样里面有骨髓的骨头,也很受欢迎,这是一些老饕的最爱,饭店也爱用它来煲汤。

    原主就曾跟着桑学文,花大几角在大饭店里吃筒骨火腿煲。

    猪身上最便宜的内脏是猪的脾脏,这东西大家都不爱吃,最便宜的骨头,则是肩胛骨。

    肩胛骨没有骨髓,上面的肉还被屠户刮得干干净净,买肉之后若是跟屠户讨要,人家会愿意白送一个。

    但桑景云要的多,那还是要收钱的。

    “姐,你买这骨头干什么?”桑景英好奇地问。

    桑景云道:“拿来炖汤。”

    “姐,这骨头炖汤没油水。”桑景英道。

    桑景云笑起来:“好歹有肉味,而且这骨头炖久了蘸醋嚼着吃,能让你不再抽筋。”

    桑景英因为缺钙,晚上时常抽筋,有时还膝盖疼。

    而骨头蘸醋嚼着吃,是上辈子,她们村治疗抽筋的土办法。

    猪的肩胛骨不像筒骨那么硬,剁开煮久了之后,是咬得动的。

    骨头里怎么都有点钙,醋还能促进吸收,这么吃应该能补钙。

    “为什么?”桑景英好奇。

    桑景云笑道:“你膝盖疼是骨头缺营养,吃点骨头能补一补,以形补形么。”

    这么吃或许没效果,但肯定吃不坏身体。

    两人买完猪肉,又去了一趟洪兴纸号。

    桑景云将借来的报纸还给洪掌柜,又把洪掌柜刚看完的报纸借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报纸上看到你写的小说。”洪掌柜《新小说报》借给桑景云,还送了桑景云一份《上海日报》。

    “应该快了。”桑景云道。

    按照洪永祥的说法,《新小说报》编辑部的编辑很喜欢她的那部小说。

    既如此,应该会快点刊登?

    跟洪掌柜聊过,桑景云和桑景英便往家中赶去。

    现在赶回家,正好能赶上吃午饭。

    中午吃的是蒸黄豆和榨菜汤,桑景云、桑景英和桑景丽,还有一人一个水煮蛋。

    将水煮蛋剥开蘸酱油,以此下饭的同时,桑景云对稿费愈发期盼。

    水煮蛋哪有红烧肉好吃?若是手上钱多,她一定天天吃红烧肉。

    桑钱氏见桑景云买回来那么大一块肉,有些心疼钱。

    但这钱是桑景云挣的,她便也没说什么。

    她用砍柴的斧子将猪的肩胛骨剁开扔进锅,再放进去切小的肉皮,加水煮开后小火炖着,又让桑学文去院子拔萝卜苗和小青菜。

    桑钱氏在院子里种下的菜,已经长出绿油油一片。

    里面有萝卜,也有青菜,也就是后世人说的上海青。

    这些菜,是桑钱氏买来菜籽种下的,因播撒不均匀,有些地方长得密,有些地方长得稀疏。

    不管是萝卜还是青菜,长太密集将来都长不大,就需要有人拔掉一些,顺便将杂草拔掉。

    这些拔出来的小青菜和萝卜苗都能吃,桑景云上辈子,就喜欢将它们用水焯过后,放点麻油凉拌。

    如今家里没有麻油,放骨头汤里煮,那也是好吃的。

    骨头炖了许久后,桑钱氏将那块肉也放进去煮。

    晚上他们吃的,有白切肉、一盆用骨头汤煮的小青菜,还有一盘凉拌萝卜苗。

    骨头汤桑钱氏留了一半明天吃,肉也一样,因而每个人分到的肉不多,但已经称得上丰盛。

    大家还都嚼了点骨头,桑景英在桑景云的监督下嚼得最多,饭碗旁边积攒起一堆骨头渣。

    第二日,桑景云跟桑景英、桑景雄还有桑钱氏一起去县城。

    她并无正事要做,不去也是可以的,去这一趟,是想看看自己的小说刊登出来没有,也是想锻炼身体。

    她这身体到底年轻,她穿来后时不时动一动,就已养好许多,但还需要继续锻炼。

    从她家走去县城,说是有十里路,但应该是不到的。桑景云闲来无事数过一次步数,每走一百步就往口袋里放一小节木棍,发现单趟走下来是七千步,来回那就是一万四千步。

    走完这么一趟,她一天的运动量便已足够,接下来一天,即便不出院子也是可以的。

    一天走差不多一万五千步,这对现代人来说挺多,但在这个交通不便,大家习惯了走路的时代,真算不得什么。

    桑景云每次去县城,都能看到农村人挑着上百斤要去县城售卖的蔬菜,走得比她还快,那些孩子,更是跑着去县城。

    她现在慢悠悠走去县城都要出一身汗,还要休息一会儿才能往回走,走到家更是要小睡一觉,这身体着实不怎么样。

    但她相信,她能把自己的身体练好。

    桑景云上午去县城一趟,并在来回路上构思好剧情,回家后睡上半小时,整理下思绪,吃过饭就开始写《双面魔君》,一直写到天黑,日子过得规律又健康。

    他们家早饭吃得早,基本天微微亮就吃了,吃的时候应该不到六点,午饭吃得也就很早,常常不到十一点,就已吃完。

    因此,桑景云每天有五个多小时可以用来写作,大概能写四五千字。

    桑景云一边写小说,一边养身体的时候,南城书局,已经开始印刷《西游记》。

    费中绪和南城书局总编花两天时间将桑景云和桑景英写的《西游记》的稿件,全都审过一遍,洪玥已经画完的第一册,他们也仔细看过。

    “这套连环画不错,我们尽快做出来。”南城书局的总编做出决定。

    他们做书是为了卖钱,那肯定是越快做出来越好,

    费中绪答应下来。

    南城书局的印刷房有石印机。

    石印是此时常用的一种印刷方法,非常适合用来印刷图像。

    用油性墨在特制的石灰石板上画上图像写上字,再进行刷水、滚墨、覆纸、加压等工序,就能将图像印刷出来,比原本的雕版印刷要省事很多。

    此时的那些带图的广告,就都是用石印机印刷的,《西游记》的连环画,他们也准备用这机器来印刷。

    《西游记》共七十二册,一时半会儿画不完,但这书也不是非要画齐了才能出,如今第一册既然已经画好,先出了也无妨。

    南城书局的主编找来石印画工,画工先把涂有明胶的桃花纸放在原稿上,用钢笔沾上药墨,照着原稿描一遍,再将纸张翻转放到石板上,留下印记重新描摹……一番操作后,就可以用石印机进行印刷。

    这画工年纪不小,早先也是读过书,学过画画的,后来家乡遭遇灾情,带家人逃到上海,无以为生,机缘巧合之后,就做了个油印画工。

    洪玥写在画上的字不算好,他照着描的同时略做改动,竟是让那字更好看了一些。

    南城书局,很快便开始印刷《西游记》第一册《猴王出世》。

    与此同时,洪家,洪玥正飞快画图。

    被桑景云开解过,她豁然开朗,不再纠结细枝末节,每天一早起来,拿了笔墨直接就开始画。

    现在,她一天能画二十张图,两天就能画完一册书,还不耽误睡觉。

    就是画多了有些无聊。

    但画图再无聊,也比做女红有意思。

    让她花许多时间,一针一线就为绣出一朵花,她反正是不愿意的,她也不想做衣服做鞋。

    以往被母亲逼着做的时候,她就想,若是有种机器能快速缝合布料,那该多好!

    洪玥正画画,突然听到开门声。

    她听声音,便知来的是自己母亲。

    不想听母亲念叨,洪玥装作沉迷画画,头也不抬。

    换作以前,洪母见到这情况,肯定要说洪玥几句,但现在,看看洪玥桌上的那些画,洪母闭紧嘴巴,不敢打扰洪玥。

    她悄悄上前,将一碟切好的脆柿放在洪玥桌角,又悄悄退出去,小心翼翼带上门。

    洪玥等母亲走了,用手拿了一块脆柿吃。

    她突然不觉得画画无聊了。

    时间眨眼便过去一周。

    桑景英已经在珐琅班读了五天书,适应良好。

    他虽有些瘦,但长相不差,再加上为人和善,也就与同学相处得不错,还交到几个朋友。

    此外,他脑子灵活,老师教的东西一学就会,这还让老师对他极为喜爱。

    桑景英每天一大早去县城,送完桑景雄后去学校读书,放学后再接上桑景雄,与桑景雄一道回家,生活也过得极为规律。

    周六晚上,家里吃猪肉炖土豆。

    肉不多,只有一斤,他们家七口人,一人连100克都分不到。

    好在桑景云多花一个铜板买了些碎肉皮,他们也就能多吃几口荤腥。

    桑景云天天去县城,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她想买肉改善伙食。

    这些天,哪怕桑钱氏心疼钱,她也坚持每天买肉,给家里人补身体。

    桑景云原本还想买几只母鸡养着下鸡蛋,但他们家没条件把鸡放出去自己寻食,需要给鸡喂粮食,上海粮价又贵,养鸡并不划算。

    她也不想家里有味儿,就放弃了。

    猪肉做之前就切好了,一共七块,四块大点的给了孩子,三块小的桑钱氏他们吃。

    桑景云咬了一口猪肉,对桑景英道:“阿英,吃完我们就去炒南瓜子,明日好送给洪先生。”

    他们家之前吃南瓜留下的南瓜子都被攒了下来,现在已经晒干。

    桑景云让桑学文把里面那些品相好的挑了出来,打算今天炒好后,明天给洪永祥送去。

    “好。”桑景英答应。

    他们先拿品相不好的南瓜子练手,等学会如何炒后,才炒那些品相好的南瓜子。

    炒完后,再用洪掌柜给的《上海日报》包起放好。

    桑景云对明日的租界之行充满期待,这次,她应该能拿到稿费?

    第二日,桑景云果然拿到了稿费,她拿到的稿费,还比她想象中要多许多。

    《双面魔君》还未刊登,她还以为她只能拿到《西游记》的稿费,不曾想《新小说报》,竟也给了她一百个银元!

    看着手上的两张庄票,桑景云心头火热。

    洪永祥道:“这些刊登小说的报纸,都有固定投稿人,版面也都提前安排好。约莫是《新小说报》那边暂时没有版面给你,才没刊登你的小说,但他们对你写的小说极为重视,你尽管继续写。”

    “我知道,”桑景云笑道,“有稿费就行,晚点刊登并无大碍。”

    说话的同时,桑景云愈发感激洪永祥。

    正如洪永祥所说,这些报社的投稿人是固定的,她一个新人能闯进去,还拿到如此之高的稿费,全靠洪永祥。

    这般想着,桑景云从桑景英的背篓里,拿出一个报纸包:“洪先生,这是我这次带来的《双面魔君》的稿件,共两万四千字。”

    “你写得依旧很多。”洪永祥伸手接过。

    桑景云笑笑,又拿出一个纸包来:“洪先生,这是洪玥画的《西游记》的稿件,她这次画了三册,共有一百二十张图。”

    “阿玥这次也画了不少。”洪永祥很高兴。洪玥之前只画了一册,稿费是四元,这次一共画了三册,稿费足有十二元。

    桑景云笑了笑,拿出第三个报纸包。

    “这是什么?”洪永祥好奇。

    桑景云道:“洪先生,这是阿英炒的南瓜子,给你当零嘴儿。”

    洪永祥哭笑不得,他一大把年纪,哪里还需要吃零嘴?

    不过南瓜子不值钱,因而他收下了。

    桑景云又道:“洪先生,我这次拿了一大笔稿费,想请你吃饭。”

    洪永祥道:“也行,那你先去附近逛逛,等中午再来找我。今日,我要吃大户。”

    桑景云已经几次提出想要请他吃饭,他之前不同意是不想桑景云破费,现在桑景云已经不缺钱,那么让桑景云请他吃顿饭,也是可以的。

    桑景云笑着答应下来。

    洪永祥回去工作,桑景云想了想,对桑景英道:“阿英,我们去南城书局看看?”

    知道费中绪为了让她早日拿到稿费,故意让人误会《双面魔君》的作者是个有名气的新式文人后,桑景云就打定主意,不自己去送稿件了。

    但她对南城书局有些好奇,因而想去看看。

    左右两地离得也不远。

    桑景英自然是同意的,两人便一起前往南城书局。

    南城书局前面是个店铺,出售各种书籍。

    这里的书大多是南城书局自己印的,但也有其他书局印刷的书,全都标明售价。

    桑景云看了一眼,发现这里很多书都是文言的,因而书很薄,像《三字经》《千字文》等,售价极为便宜,一本不过几个铜板。

    但是翻译的外国小说,价格则极为昂贵,薄薄一本就要四角五角,

    桑景云对其中很多书都感兴趣,但便宜的不想买,贵的又太贵。

    最终,她只买了一本《茶花女》。

    这书她在现代看过,但这时的译本很有意思,他想重新看一遍。

    而且这书,她看完后能给桑景英桑景雄看。

    若是她能把这书保存下去,说不定将来,还能成为收藏品。

    桑景英见桑景云买书,低声念叨:“姐,这书也太贵了。”

    就这么薄薄一本书,跟他做一件衣服一样的价格。

    他觉得没必要买,可以在这里站着看完。

    如今书店里,就有不少人站着蹭书看。

    “偶尔买一本,也没什么关系。”桑景云笑道,掏钱买了书。

    也是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从里面搬出一箱书。

    桑景云好奇地看了一眼,惊喜地发现这书,竟然是《西游记之猴王出世》。

    这不就是她跟桑景英写的书?

    现在的书局效率这么高?这书的画稿上周才交上去,这周就出版了?

    桑景云想到自己上辈子,签了出版协议后,都要很久很久才出书,对此时的出书速度叹为观止。

    那个在书局前面卖书的人都很惊讶:“费编辑,这书已经出了?”

    听到“费编辑”三个字,桑景云心里一动,这个搬书出来的人,莫非就是费中绪?

    这人确实是费中绪,他见卖书的人好奇,便道:“那石板,一面可以画八张图,也就印得很快。”

    那石板,他们是昨天上午调试好的,昨天下午印了一些书出来。

    就在刚才,他们裁剪纸张,装订书册,做出了第一批共一百册书。

    他急着将书拿到外面,是想看看顾是否喜欢。

    “这书能否让我看看?”桑景云问。

    “自然可以。”费中绪瞧见问话的是个漂亮的小姑娘,殷勤地递给桑景云一本。

    桑景云翻看起来。

    此时印刷技术一般,但也将字印得清清楚楚,洪玥画的图,更是分毫不差出现在书中。

    就是书上的那些线条,比洪玥画的要粗,应当是印刷技术不过关的缘故。

    今日是周日,学校都放假,店里的人也就有些多。

    桑景云看了看店里的那些顾,拿着书做出惊喜模样:“这书真不错,图画有意思,故事也好读!二弟,我觉得三弟和四妹,一定会喜欢这书,我们买回去给他们看吧!”

    来书店的女生本就少见,桑景云说话的声音又大,店里的人,便都看过来。

    桑景云又道:“二弟,这书适合孩童和识字不多的人看,我觉得可以多买几本,给亲朋送一些,我们先买上五册?”

    桑景英不知道桑景云为何突然这么说。

    但这书他也有写!

    买五册是应该的,他想一本拿来收藏,一本拿来看,再来几本送人……

    桑景英开口:“好!”

    竟然有人打算同一册书,一次买五本?

    店里的人不止看过来,甚至都围过来,费中绪也很惊讶:“这位小姐,你一次要买五本?”

    “对,我对这书实在喜爱。”桑景英朝着费中绪笑了笑。

    费中绪中等个子,眼睛不大,鼻子有些平,相貌不出众,但也不丑。

    他穿着桑景雄心心念念的熟罗长袍,梳着中分,是这时常见的文人模样。

    “小姐好眼光!”费中绪觉得眼前这个小姑娘,眼光实在好。

    而这时,店里其他人也围过来,从费中绪面前的箱子里拿书看。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穿着黑色铁线纱马褂的中年男人在翻看书后,就惊喜道:“这连环画,竟用了标点,不错!确实不错!”

    桑景云道:“这位先生,我也觉得这标点用得极好,便于阅读。里面的故事用白话写,也方便理解,我之前读《西游记》,总看不进去,这书却让我一眼就喜欢。”

    自家的书,自然要努力宣传。

    桑景云仗着没人知道自己是写脚本的人,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起来。

    “对,这书讨人喜欢,我也买两本。”这人开口,又问费中绪:“这书似乎是一套的?后续何时出?”

    费中绪连忙道:“这位先生,后续的书,我们已经加班加点在出,应当很快就能出完。”

    这人闻言,突然道:“此书我要订购二十套。”

    “这么多?”费中绪愈发惊讶。

    这个中年男人道:“我这次来书局,是想买些书,捐给几所小学,此书极为合适。”

    费中绪当即带着这位中年人登记起来,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掏钱买书。

    这书很薄,一册只卖六个铜板,并不贵。

    他们就算自己家中没有孩子,亲朋好友也有孩子,买了书之后除了自己看,还可用来送礼。

    桑景云用三十个铜板买了五册书,然后将书拿在手上,不停夸赞这书,还道:“这是我见过的,头本有标点的书,拿来收藏也是好的。”

    被她鼓动着,后面来书店的人,也纷纷解囊买书。

    费中绪惊讶地看了桑景云一眼。

    若非不认识这姑娘,他会以为这是自己请来的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