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馒头争口气,反正写这个书也不是为了赚钱,得把他们那些人嚣张的气焰打下去。

    华兰她们还在搞歪门邪道的时候,她的书,就这么上架了,且宣传还挺到位的。

    反正在这个年代能用到的宣传,都已经用了。

    书在书店上架的第一天,到了晚上十二点截取统计的成绩,是一千二百本。

    这还是因为有的比较远的书店,书还没有送到。

    这种事情是做不了假的,因为是要交税的,具体销售了多少,一查就能知道。

    就算水莲那边打算自产自销,那也是很麻烦的事情,需要去书店里购买。

    陈可秀还真没有特别担心,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好,闲下来之后有点无聊。

    孩子还没有回来,南省那边的事情告一段落了,邵卫国自从和她冷战后,也很少回来。

    就算是回来也是分房睡,没有和好的迹象,谁都没打算低头,就这么过着。

    无聊了就看看杂志,看看新闻,发现这个茶话杂志社,真的很能蹦哒。

    一篇闲话的报纸,全部都是谴责她的。

    关键通篇都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承上启下,认识都知道说的这个人就是她。

    一页写的是她的家境和经历,话里话外还是怀疑她写的有猫腻,甚至把选题的事都扣在她头上。

    倒打一耙,怀疑她还是请人代笔的,毕竟她的成长历程,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

    另一页,是摘抄了《招娣》里的情节,说她一边厌恶男人,却又用男频的笔名赚钱。

    无非就是让别人抵触她。

    陈可秀扯扯嘴角,都懒得搭理。

    这群人,怕是不知道,黑红也是红。

    这些都是免费的宣传罢了。

    不管是喜欢的也好,还是骂的也好,终究都得看一看写了什么,才能骂。

    都是增加销售量的。

    不过,倒打一耙?

    她已经让文会长留了寄信的地址,郭红平已经出差了。

    现在可不能网上沟通,只要查一圈,就能知道,到底是谁干的这种事。

    她也不会不采取行动,茶话杂志社蹦跶了很久了,是该收拾了。

    不过还差点证据。

    现在人们法律意识薄弱,那她就给茶话杂志社普普法。

    一直在造谣,真当她是好脾气的?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摘抄《招娣》片段,用来抨击她,这可是没有得到她的授权的。

    反正有律师,直接告。

    刚打算给律师打电话沟通,陈家父母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陈家打电话来,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事,更不可能是关怀。

    她对女儿们,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

    早年的时候,没把女儿当人,就是想生儿子,没想到一个女儿接一个女儿的生。

    有儿子的时候,女儿们最大的都挺大的了,能干活,想着能换彩礼,就搁家里留着了。

    再说两人都有工作,也不能做出把孩子抛弃的事情,就怕被人知道了举报,把工作丢了。

    原本只是想做一锤子的买卖,却没想到,几个女儿都挺有出息的。

    老大就不说了,特别有钱,听说还出书了,一本书赚一堆钱,却只给家里那么一丢丢钱。

    老二现在离婚,但是听说分了不少钱,是最好拿捏的,没想到学聪明了,人都找不到。

    老三最是泼辣,心情好的时候能给10块8块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分钱也不给,还能把老两口骂一顿。

    老四最孝顺了,虽然前面不咋地,现在把她二姐夫抢走了,日子过得好,还会打电话回家,给家里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