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手工做的,但看起来也有很精致的。
车子停稳,大爷一开车门,钱多先钻了出来……
那些小摊的摊主,一见从轿车上下来一个戴水獭帽的,当时都来了精神。
那小手摆得就跟电风扇一样,都看不出个数儿了。
大爷左右看了看,径直走到一个老汉跟前,蹲身拿起一只灯笼来。
老汉的灯笼,和左右两边卖的灯笼比起来,形象上毫无优势。
就如他那一身破棉袄破棉裤,和他的开花狗皮帽子一样,并不光鲜。
“多少钱一个?”大爷问道。
“一块钱仨!”老头一边左右看了看,一边说道,“大兄弟,实惠着呢。”
大爷抬头看了他一眼:“有点贵呀!
“你这一大张纸,能糊七八个吧?”
老汉说道:“大兄弟,材料倒没多少钱,但这玩意儿费工啊!
“我们老两口子从八月节就开始劈箭杆子(高粱杆儿)……”
。一块钱三个,贵吗?
大爷瞅了老汉一眼:“你今年多大岁数啊?”
“五十八了。”
“那你得叫我一声大哥……”
“啊?”老汉略有些惊讶。
这大兄弟,不能是专门来找便宜的吧?
正想着,大爷的一块钱,已经递了过去。
钱亦文拿了三个灯笼,放进了后备箱。
“小伙子,送你一盒洋火……”老汉乐颠颠地追过来,递上了半盒呼兰火柴。
坐回车里,钱亦文嘿嘿笑道:“大爷,你让人家给黑啦……”
大爷瞅了一眼钱亦文:“咋说呢?”
钱亦文说道:“旁边的,我眼瞅着人家卖一块钱四个,糊的还好。
“你这一块钱三个,还不如人家那个好看。”
大爷盯着他问道:“挺大个岁数,你看那手冻得……
“我问问你,你哪儿差那两毛五分钱?”
钱亦文笑了笑,没敢多说话。
大爷的数落,还没完:“再说,我问你,咱们家就三块坟,你买四个干啥?”
“大爷,庙上不是还得送一个吗?”
“哎呀!”大爷一拍脑门,“咋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那要不……咱再回去?”
大爷一拐棍杵在了钱亦文的肩膀头子上:“你那汽油,就那么不值钱?
“为了一个灯笼,来回溜儿着玩?”
寻思了一下,说道:“家里那么多人呢,再糊一个,能费啥事儿……”
……
三合堡大队部里,冷冷清清,只有新上任的会计一个人在值班。
新会计姓葛。
老葛头儿的儿子,葛君兰的弟弟……
葛君平见了钱亦文,忙上前打招呼:“哥,回来啦!”
钱亦文一边答应一边问道:“你在这儿干啥呢?”
葛君平嘿嘿一笑:“拿鸭子上架,我当会计了。”
钱亦文一边说着恭喜的话,一边想:这个架,是什么鸭子都能上来的吗?
老葛头儿指不定下了多大功夫呢!
“徐支书呢?”
葛君平说道:“你请的专家来了,徐支书他们都在供销社呢。”
赶往供销社的路上,钱亦文想,徐支书那屋儿,不比供销社大多了,怎么还跑那儿去了呢?
想了一下,明白了。
徐支书外表憨厚,但考虑事情还挺周全的。
把这事儿从大队部挪出去,避免了村上给钱亦文站台的嫌疑。
嘿嘿,领导不管多大,考虑问题的角度就是和老百姓不一样。
徐支书见了钱亦文,忙着过来打招呼:“咋这么晚才到家?我们这都快完事儿了。”
钱亦文一看,专家已经合上了书本……
专家比他动身早,在柞树沟已经给那儿的人上了一天的课了。
今天一早,是赵奎中把他带过来的。
钱亦文和专家打过招呼后,徐支书和李得富把钱亦文拉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