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合作达成
小六笑了“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两人分开后,回了各自的宿舍。
大概一个星期后,王萧然拿到了合同和汇款单。他就在当天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把这事给说了。
小七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讲“我说上次你把我六哥单独叫出来说什么呢,原来是要做这件事啊。”
水冰月蛮为六哥高兴的,毕竟能用知识换成财富,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
小五也为小六感到开心。想当初小时候,小六总是一副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如今也可以靠自己独挡一面了。
小六拿过合同,没有着急签,他很坦诚的讲“我对合同不是很懂,让钱琳帮我看一下。”
王萧然点头“没问题,毕竟合同要双方都满意才能签。谨慎一点没有问题。”
吃完饭,水冰月帮忙叫来钱琳帮忙。她很开心“冰月,没想到水六哥这么信任我。我一定会好好看的。这还是我第一次学以致用。”
王萧然的姥爷周星耀,看在水家救了这个亲外孙的份上,这份合同没有任何纰漏。
当钱琳拿到合同后,看完,很确定的保证“水六哥,冰月,你们放心,这个合同没有任何问题。
就是这个营业额的百分之一,你们不好确定人家是按哪个给的。”
小六点点头,表示明白,实话实说“我感觉能拿到一万块就很好了。毕竟做生意也不容易。”
只是一个方子,就可以拿到这么多钱,多多少少是因为之前积德行善的原因。
晚饭后,小六就把秘方和签了字的合同都给了王萧然。然后收到了一万块的现金。
他很诧异“萧然,在学校你还带这么多钱?”
“当然不是,这不是和合同一起来的还有汇款单。我就趁午休的时候把钱取了。”
小六拿着钱找到水冰月“冰月,你帮我放着。周末的时候我再拿去存起来。”
小姑娘接过厚厚的一沓钱,放进自己的挎包里。对着六哥微微一笑“六哥放心,我到时候一定完好无损的还给你。”
毕竟水冰月同宿舍的女孩子,人品都很好。小六和同宿舍的人了解还不够深,不敢冒险。
毕竟一万块,可不是小数。这个时候,家里有一万块存款的人家可不多。
水冰月的机械臂实验在四月末,基本上接近尾声,大家都期盼着有一个好结果。
毕竟,这个可以运用的范围很大,收益一定不低。
这个实验结束后,半年内不会有新的实验,水冰月可以喘口气,休息一下。
休息的时间多了,水冰月和小七就经常去沈家看师父。毕竟在同一个学校,大家都是各忙各的。
沈东升很高兴,摸摸兄妹俩的脑袋“你们越来越高了,我是越来越老了。冰月的成绩我也听说了,师父为你感到骄傲。”
小七搂着师父的胳膊,撒娇道“师父怎么不夸夸我?”
沈东升看着这么亲近自己的小七,笑着问“那你最近有做出什么成绩吗?”
“暂时没有,不过我有本钱,就等遇到合适的机会了。”
“清楚就好,做商人呢,还是要慎之又慎。虽然是富贵险中求,也是要有至少六成的把握。”
等两人聊完,沈东升问小姑娘“冰月,你怎么不说话?”
“反正今天都有空,我就等师父和七哥聊完再说也不迟。怎么不见颂恩哥和嫂子?”
沈东升笑眯眯的回答“两个人去陈家村帮忙去了。毕竟,做人不忘本,是难得的高品质。”
水冰月从挎包里掏出四块平安扣递给师父,交代道“这块白色的,最大的,是给师父的。翠绿色的这一对是给颂恩哥和嫂子的。这块最小的是给元宝的。”
沈东升很诧异“这些玉的品相是极好的,你怎么拿来送人?”
“我们村之前第一个读大学的那个男知青李玉成,他这些年寄给我们不少原石。
这些就是从那些原石里发现的,都是我自己做的。师父要是喜欢别的样式的,我也可以做。”
沈东升没想到那个李玉成蛮长情的,一直记着水家的恩。就冲他挑原石的眼光,将来也不会穷。
沈东升接过水冰月给的礼物,笑着回话“不用,师父不是挑剔的人。只是觉得你送的礼物有点贵重了。”
“贵不贵重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可以避灾保平安。师父知道我从来不说没有把握的事情的。”
水冰月这样说,沈东升就想起当初在儿子墓前,她就可以确定儿子活着,还帮自己找到人,这是非同一般的能力。
看到师父郑重的点头,水冰月就知道,自己的心意一定不会被辜负的。
两人精心做了一顿午饭,三个人吃的很开心。
沈东升想到两人一周就只有这一天休息时间,就催两人“小七,冰月,你们回家去吧。我今天已经很满足了。”
沈东升现在身体康健,也许想要做别的事。两人就听话的离开了。
两人骑车回家的路上,小七问妹妹“冰月,你什么时候做的平安扣,我怎么不知道?”
“有一段时间了,你不用”管那么多。毕竟七哥也不是事事都和我说的。”
“怎么会?我哪件事你不知道?”
水冰月笑眯眯的举例“比如,你喜欢钱琳这件事?”
小七尴尬的挠挠头“这么明显吗?那钱琳知不知道?”
“她不知道,你们都还小,要以学业为重。你是我哥哥,我自然比较了解你。”
“我明白,就是觉得看到钱琳就很开心。没有别的任何想法。她现在应该和你一样,把我当哥哥看。”
水冰月点点头“钱琳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她很希望有哥哥关心她。”
沈东升在兄妹俩走后,将属于自己的那块平安扣挂在脖子里,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觉得身体很舒服。
给儿子儿媳妇的那两块,他找了一个很精致的首饰盒装了起来。等两人回来,交给他们。
晚上的时候,沈颂恩一家三口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