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泽重重地揽住了秦子衿的肩膀,将她紧紧地压在自己怀里,甚至还埋头在她肩头停留了一下,便又快速地松开了秦子衿。
“谢谢你今日来送我,我很开心!”袁景泽主动退后了两步道。
秦子衿似乎有些被袁景泽突然的拥抱吓到了,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袁景泽也没等她反应,便转身快速离开了。
直到数十匹马快速地从眼前离去,秦子衿才猛然回神,神情怪异地转身,上了马车。
“回城。”秦子衿只说了这么一句。
充当马车夫的石头愣了一下,随即扯动缰绳,调转了马头。
马车摇摇晃晃地行走起来,车轮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忽然,石头听到这嘎吱声中混入了低低的啜泣声。
石头愣住,侧身贴到门帘布上,果真听到车里的秦子衿在哭。
石头顿时黑了脸,拽紧了手里的缰绳,咬牙道:“姑娘,要不要小的现在追回去,打袁家小世子一顿?”
马车里的秦子衿破涕而笑,忙用袖角掩着眼角的眼泪道:“我没事,你专心赶马车吧。”
石头抿了抿嘴唇,心道都哭了,岂能没事!
这袁家小世子也太欺负人了!青天白日的,怎能对姑娘如此轻浮!
儿时不懂事,拉拉扯扯也就算了,可如今大家都是大孩子了,岂能还这般不知礼数!
马车里的秦子衿擦干了眼泪,却是真的笑了。
她刚被袁景泽揽入怀中的时候也吓了一大跳,不知道袁景泽这是何意,直到袁景泽埋头在她耳边道:“我不知道他在哪,但他与我父亲有联系。”
袁景泽没有明说他是谁,但是秦子衿立马就懂了,他是指祁承翎。
在断了联系的两年里,秦子衿念着最美好的期待,却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她猜到了祁承翎是帮着皇上办事去了,可南召王敢自立为帝,又岂是等闲之辈,他孤身一人,深入虎穴,是否能够安然归来呢?
秦子衿说若是不回,便去寻他,那是做好了陪他殉命的打算。
可方才袁景泽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她,祁承翎还好好地活着,还与神武侯有联系,这叫秦子衿又有了继续盼下去的希望。
袁景泽说有礼物给她,竟是这样珍贵的礼物。
想来这件事原本是不能对外道的,袁景泽是违背了原则,才会在最后离开的关头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自己。所以秦子衿故作诧异失神,就是不想叫人看出端倪来。
秦子衿抬手,捂住自己的心脏,眼泪再一次充盈了眼眶,她埋下头,任由眼泪低落在手背上,却扬起了嘴角。
祁承翎,你一定要平安归来,你答应过我的,会请旨娶我的!
-
用了一夜的时间消化这个喜讯,第二日,秦子衿便又精神十足了。
皇上命她合理设计商税,故此她这些日子是去周润科的相府当值。
秉承奢侈品多收税,生活用品少收税的原则,秦子衿列了三张单子,按照一成、两成、三成的比例收缴商税,同时农户散卖米粮、禽蛋不收过门费及商税,此提议,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命户部尽快造册,将此法公布下去。
而户部尚书因为仕族缴赋一事故意称病躲事,触了皇上龙颜,皇上直接罢了他的官职,叫他以后永远在家养病,如今户部尚书暂空,由户部两位侍郎主持户部工作。
有了户部尚书的杀鸡儆猴,户部最近的工作效率高了许多。吏部对大多数田册统计完毕,户部按照皇上的命令拿出缴赋、减赋的政策来。
秦子衿看了一眼最终决定的政策,给士大夫的免赋量还是十分高的,一个官员不仅官级可免,官爵可免,其夫人亦可享受同等免赋额度,即便是已故仕族,寡妻亦可继续享受免赋额度。
如此这般一计算,大多数府上依旧是不用缴赋或少量缴赋的,但也有一些有钱的仕族亦或者像冯裕康那般只取了秀才、举人身份,却家财万贯的富人,需得多缴一些赋税。
秦子衿知晓这次赋税改革不算彻底,但也明白,这毕竟是阶级社会,统治者阶级的利益并不容易被侵犯,但这样的政策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拿富人的钱充盈国库,便适当降低了对普通百姓的赋税,赋税减轻,百姓凭借种田就能温饱,才能国泰民安。
再加上商税改革,侧面鼓励百姓们卖米粮或者禽蛋,为百姓命又多谋了一些生计之道。
短短一个月的功夫,京城周围的百姓最快感受到政策的福利,忙于农作的同时,养鸡养鸭、打渔打猎,赚钱的热情极其高,街市上立马再次掀起了高潮。
皇上命户部一盘查,上个月的税收竟是有增无减,朝廷上下,无不夸赞此举,百姓亦是对此税制改革感恩戴德,处处传唱皇上是明君,此类消息传入皇上耳中,皇上自然是无比高兴。
五月,天气真正的热了起来,所有人都在盘算着如何赚钱,忽然前线传来消息,神武侯领军越过关口,北上剿杀叛贼!
消息来得又突然又振奋人心,所以人都开始关注着关外的消息,唯有秦子衿存了些小心思,盼着祁承翎的消息。
神武侯绝不会自作主张发动攻击,秦子衿怀疑上次袁景泽回京,应该是在皇上那里得了什么命令,才会在他离京一个月后便发动了战争。
秦子衿也怀疑,袁景泽说的祁承翎与神武侯有联系,与这场战争有联系。
是祁承翎发现了什么?
秦子衿日日都紧张地盼着,从北方回来的每一个商队秦子衿都会见一见,问一问,可战争打了一个月,秦子衿还是没有收到任何有关祁承翎的消息,反倒是神武侯的军队进入了胶着状态。
军队出了关,便与关内断了联系,粮草补给跟不上,军队在关外便不能长留,可若是此时退出,刚拿下的两座城池很快又会被南召叛军抢占回去。
一时间,神武侯的军队,有些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