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据就能说明一个问题,咱们县的公务员过多,机构过于臃肿,尤其是机关部门安置了大量的人员,这就导致了忙的忙死,闲的闲死。有的人无所事事,浑水摸鱼,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相互推诿扯皮,反而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
“有的人他们每天端着铁饭碗,开心吃着公粮,喝着茶水,上下班轻轻松松,舒舒服服,没事可干,毫无违和感,对社会和组织的贡献却微乎其微,不仅加重了财政和社会负担,偶尔还为百姓添点堵,不办实事,惹百姓不高兴。”
“再说到部门,很多机构和人员在多年前就已经失去存在的必要。但是因为属于编制内的,一直消耗着财政预算。还有的部门职能重复,叠床架屋,政出多门,一个事情多个部门都管,有利益的事情抢着上,一旦出事就谁也不管,这让老百姓怨声载道。”
“所以我觉得您提出的机构改革,人员精简这个事情顺应时代发展,不仅能提高政府和各部门的运行效率,让管理更加流畅,还能减少财政支出,将更多的资金用在老百姓身上。”
“好!好!好!”陈行生直接说出了三个好字,看得出李安的这番话说到了陈行生的心坎里。
“小李啊,你等会儿回去后,将刚才的讲的内容整理成一篇稿子交上来,我看可以发表在阳东日报上,或者林江日报也能上呢。”陈行生开心地说着。
自己这次大力推行的政府机构改革遇到的阻力非常大,不仅在县委常委会上很多常委表示了反对,就连市委许多领导都多有微词,隐晦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这可是一件非常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大事。这件事不仅仅是影响到阳东县,如果陈行生试点成功,非常可能带动整个林江市的机构改革,再说大点,对于整个青川省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机构改革是在动绝大多数人的蛋糕。
从历史上来看,改革成功者寥寥无几,失败者比比皆是,而且通常失败者的下场都很惨。
陈行生这是迈出的第一步,他需要支持,不仅仅是领导的支持,还需要舆论的支持。
这场改革必须要让更多人知道,获得民声,顺势而为,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此刻李安讲的这些内容再加工加工,写成一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稍微再运作一下,要是能刊登在青川日报这样的省级报纸上,能让省里的领导是最好不过了。
此时,坐在陈行生对面的李安自然不会知道这位县委书记所思所想。
李安只是汇总了前人的经验,将一些经典的词语和故事精炼成自己的话说出来而已。
“李安,我果然没有看错你,这样“两办”的改革方案不能各搞各的,委办的改革方案是彭征在起草,你等下去找下他,你们两个一起把这次两办的改革方案做出来。”
“好的,书记。”李安点点头。
“记住,你现在的首要工作就是这件事,其他的工作都可以放一放,要尽快做出来。”陈行生又嘱咐了一句。
陈行生看着恭恭敬敬告辞离开的李安,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回想着李安刚才的精彩发言,若有所思地嘀咕了一句。
“这个李安,脑子灵活,有想法,能干事,当个府办副主任有些屈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