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蓉小小年纪,能有这么一手好绣工,实在是十分难得。
然而面对长公主的夸赞,盛玉蓉只是腼腆的笑了笑,并不多话,更显得她性子温顺乖巧,令人喜爱。
长公主准备了一对玉手镯,玉质莹绿通透,水头极足,一看便知这样品质好的玉十分难得,盛玉萱和盛玉蓉姐妹一人一只。
见过盛震兄妹几人后,长公主听说盛家还有一个才四个月的小女婴,便也让人抱来看看。
小女婴长的白白胖胖的,粉雕玉琢般冰雪可爱,仿佛年画里画的一样,又像是神仙座下的灵童。
长公主拿出一个金项圈,上面缀着平安锁,亲手给小玉莲戴上。
这一家人虽然遭遇不幸,可是看他们现在的日子,却是过的红红火火,可见他们都是有些本事的,也并非是怨天尤人,自哀自怜之辈。
而且和他们呆在一起,会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让人不自觉的去亲近。
盛震兄妹几人虽然失去了父母,但是有一个盛玉萱那样的姐姐,仍然是幸运的!
长公主这趟小南村之行后,不禁对盛玉萱又高看了一眼。
盛家姐弟今天人人都得到了长公主送的礼物,觉得今天像是过年一样,甚至比过年还要高兴。
盛玉萱的晚餐准备的十分丰盛,她也拿出了十八般武艺,把压箱底的绝活都亮了出来,做的全是自己拿手的好菜,要不是时间不够,让她做一桌满汉全席出来,也没有问题。
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长公主早就听项昊麟对盛玉萱的厨艺赞不绝口,吃了她做的菜后,顿时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为了维持身材,一向吃的不多的长公主,都不知不觉的多吃了一碗饭,要不是身边的丫环低声提醒,她恐怕还会再吃一碗。
盛玉萱的厨艺果然名副其实的好,难怪项昊麟来了这里就不肯走了。
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他性子散漫,在男女情事上又还没开窍,唯一热衷的便是美食了。
否则今日见到盛玉萱这样宜室宜家的倾城佳人,她都要怀疑儿子和侄子呆在这个小山村不肯走,是迷恋上美色了。
儿子年纪小不通情事,至于侄子夏子晋,天生便是个冷面冷情的人,一向不近女色,因为这个甚至招了不少议论和谣言出来。
所以,长公主自然不会怀疑他对盛玉萱会有什么想法,只当他们二人都是嘴馋,才一直赖在小南村的盛家不肯离开。
用过晚饭后,众人便移步庭院,在葡萄架下赏月。
盛玉萱没有在镇上的糕点铺里买现成的月饼,而是提前在家自己做了,馅料也不是市面上普遍的白糖芝麻的,而是按照前世的做法,做了莲蓉鸡蛋,五仁火腿,枣泥,咸肉干菜等各式各样的苏式月饼。
除了月饼,还有葡萄,石榴,大红枣,大家边吃边赏月,惬意极了。
众人从未吃过这样口味的月饼,都觉得十分奇特,而且别有一番风味。
原来,月饼除了白糖芝麻馅的,竟然还可以做这样的花样出来,味道还特别的好。
等到来年的中秋节,早已回了京城的长公主,便怀念起了在小南村时,盛玉萱做的不同口味的月饼,当即让府中的厨子照样做了一些出来,然后还给交好的人家送了一些。
一时间,京城里突然开始流行起来这样的月饼。
百姓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意识到月饼不仅有白糖芝麻馅的,还可以用鸡蛋,火腿,枣泥,咸肉,干菜等当馅料做月饼。
自此,每年的中秋节,各大糕点铺的月饼也推陈出新,做各种各样的新尝试,不再仅仅局限于白糖芝麻馅。
甚至有濒临倒闭关门的糕点铺,因为抓住了机会,做出的这种风味独特的月饼格外好吃,借此翻身,大赚了一笔。
盛玉萱万万想不到,因为自己的一个无心举动,进而会影响到大华朝的月饼界,乃至是糕点界。
不过这些后话,暂且不提。
几人吃吃喝喝的赏月,觉得干巴巴的不好玩,项昊麟便提议来点活动助兴,这样玩起来比干巴巴的坐着要好。
众人一听觉得蛮有趣的,便全票通过了。
项昊麟抛砖引玉,先表演了舞剑,一把长剑在他手中宛若蛟龙游走,剑花朵朵,引的大家一阵叫好。
盛震颇有诗才,当场作了一首咏月的诗。
盛玉萱不懂诗,却听夏子晋连声称赞,夸他这首诗作的不错。
盛霆做不来诗,只好当场背诵了一篇文章,也赢得了夸赞,他听后高兴极了,觉得自己总算没有那么差。
有个头脑聪明会念书的哥哥,他的压力真的好大的!
这样转了一圈,便轮到了夏子晋。
夏子晋竟像变戏法似的,手里不知何时突然多出来一只玉笛。
他将玉笛放在唇边,悠扬的乐声霎时流淌出来,轻盈灵动,绕梁不绝,宛若月光倾泻在院中一般,将他们包围住。
直到一曲终了,盛玉萱才回过神来,使劲的鼓掌。
她从不知道夏子晋会吹笛子,而且还吹的这么好听。
这时,夏子晋忽然放下笛子,侧头看向她道:“下面轮到你了。”
盛玉萱霎时傻眼,她琴棋书画,一样不会,身上也没有什么艺术细胞。
然而,在大家殷殷期待的目光中,她只能站起来,硬着头皮道:“那我就给大家唱首歌吧。”
说完,便将桌子上的茶杯,按照杯中的茶水,由多到少一字排好。
然后拿起筷子,逐个敲了一下试音。
这还是她上学的时候玩过的,杯子里的水位高低不同,敲出来的声音也会不同。
等试过音后,她才轻咳一声,开始正式表演。
随着叮叮咚咚的简易版伴奏,她启唇唱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