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娴娴并不知道,龙卿还是坐上马车,一路跟了过来。
岭西崔氏是西迁而来,如今在京城外面的村落里扎了根,几代发展后已经是附近较大的村落之一。崔家长房有人做了官,因此崔家渐渐形成以长房为首,其他支系众星拱月的局面。
虽说是村落,可崔家长房的门头却很气派,丝毫不输城内的大户人家,在于娴娴看来,能在城外圈地造宅,背山看水,崔家的根基要比普通的京官都丰厚。
崔家祠堂的送子娘娘应该很灵,于娴娴所乘的马车刚进村,就受到了人熟门熟路招待,显然没少有达官贵人到这里烧香。
越往村里走,便越是能看见酒肆、马店、茶楼……显然都是为前来烧香的外地人准备的。一个私家的祠堂能被经营成旅游景点,于娴娴想着崔家的主人一定是个有商业头脑的妙人。
马车驻足落凳,有人殷勤地上前招待。
“妾身崔家主母崔柳氏,恭迎王妃与郡主。”说完,那人款款地行了一礼,仪态端方。
于娴娴打眼一看,吃惊不小——不是吧,刚结束的任务,这就来新的了?
只见那崔柳氏的头上赫然挂着一行大字《庶女叹》,女配柳如丝。
故事的剧情一瞬间在她脑海中掠过,于娴娴不及仔细琢磨,先随母亲下了马车。
王妃与柳如丝应酬了几句,一行人被引到了府内。进了大门才发现,这宅内真是景致奇特,这崔家果然家底殷实,还颇有教养。
连王妃也不禁感叹:“崔府的气象真是井井有条,在京城的府苑都少见这样的端方模样。”
柳如丝连忙谦虚了几句。
正说着话,几个小孩就吵吵闹闹地跑了过来,孩子是两男两女,上前围着柳如丝直叫娘亲,后面还跟了一圈伺候的婢女老仆。
柳如丝一边应付几个孩子,一边抱歉地说:“王妃见笑了,孩子们还小。”
那老大见状,连忙带头说:“还不快向贵见礼!”
弟弟妹妹们便停止了吵闹,按照从老大到老幺的顺序并排站好,举着小手有模有样地异口同声道:“见过贵。”
这憨态可掬的模样,连于娴娴看了都眼热,何况是王妃?
王妃豪气地让人掏了几个大红包,塞到孩子手里。柳如丝几番谦让,最终还是让孩子们收下了。
有了红包,孩子们也不为刚才的小事争吵了,各自拿着红包离开。
院子里终于恢复了片刻宁静。
王妃说:“早就听闻崔家祠堂灵验,这亲眼见到了才算佩服。夫人年纪轻轻,膝下竟已有四子?”
王妃一边说,于娴娴一边在心里算数,原著中说,柳如丝嫁过来时是十六岁,十七岁便生了头胎,如今年纪还不到三十,确实尚算年轻。
她是六年抱四,属实能生。但即便在医学发达的现代,也没有医生敢让女子如此高频地生育,身体尚未恢复便又怀上,这对女子的身体是极大的伤害。
难怪柳如丝命不久矣。
于娴娴满怀忧虑地看向柳如丝的眉间,脂粉底下,隐隐透露出柳如丝疲惫憔悴的眉眼。
这时有仆人上前,低声向柳如丝请示了什么。
柳如丝答:“请人暂住东厢房吧。”
王妃问:“是还有人今日来参拜祠堂?也不知是不是我认识的京城贵妇?”
“那倒不是,只是老爷的故友前来叙旧。王妃、郡主,二位的住所安排在西厢,请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