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香燃尽,蹴鞠赛停,甲队最终以一分之差不幸落败乙队。
杨修禅拼尽全力却输了比赛,心头难免有些遗憾,与他同队之人亦是捶胸顿足,纷纷遗憾下了场。杨惊春和李姝菀在栏杆后向他挥手,杨修禅瞧见,大步跑了过来。
他没走正道,单手撑着栏杆跳进席间。
杨惊春和李姝菀本想安慰他,他却喘着气摆了摆手示意等会儿,随即两步行至案边,拎起桌上的茶壶,掀了壶盖儿,仰头便嘴里灌。
天热气闷,他顶着烈日踢了一炷香,此刻干渴得和泥地里的鱼没什么差别。
脖颈上喉结用力滚动,几口便将一壶茶喝了个尽,
侍女见此,忙又为他续上一壶,杨修禅同样喝了个干净。
方才他在场上时李姝菀和杨惊春没瞧清,此时一见,才发觉他身上的衣裳几乎已经被热汗浸透了。
薄薄一件贴着身躯,他此时呼吸又急,胸口的起伏便分外明显,隐隐能看见衣下结实的肌肉线条。
李姝菀和杨惊春见他累成这样,往左右看了看,瞧见竹帘未挡住的席间,那些个刚踢罢蹴鞠的少年郎无一不是如杨修禅一般,顾不得仪态,抱着茶壶咕噜咕噜往肚子里倒。
瞧着莫名有些趣儿。
杨惊春瞧见一个体胖的少年喝得肚皮圆滚,笑着凑到李姝菀耳旁,以耳语道:“蛤蟆灌水。”
李姝菀低头偷笑,笑着又觉得这样背地取笑他人非君子所为,浅浅抿起了嘴角。
杨修禅一股气喝了个畅快,他放下茶壶,长舒一口气:“累,真是累!”
杨惊春看他满头汗水,从怀里掏出帕子递给他,惋惜道:“就差一分。”
李姝菀也觉得有些可惜:“是啊,差一点就胜了。”
杨修禅听二人语气失落,擦着汗水,反倒笑吟吟安慰起她们来:“技不如人,输了就输了,别恼,别恼。”
杨惊春一听,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语气一改,钦佩道:“的确,乙队中那位戴着面具的人真是好生厉害,光他一人就踢进了五回,哥哥你才进四回呢!”
杨修禅自己自叹不如倒无妨,但听杨惊春附和这一长串,便不情愿了。
他哭笑不得地戳杨惊春腰上的痒痒肉:“你今日到底是来为谁助威,怎么还帮着他人说话?”
杨惊春扭腰往一旁躲,大声道:“可那人的确很厉害啊。”
杨修禅眉毛一挑,难得小气:“无关厉不厉害,你可是我妹妹,自然要站在哥哥这头才是。”
他夸张地叹息了一声:“若是今日奉渊在场,姝儿妹妹必然是一眼都不舍得分给旁人,只为他呐喊助威,哪似你,还去数旁人进了几回球,眼睛都粘旁人身上了。”
兄妹两小打小闹,李姝菀不好说什么,端着一碗冰镇过的绿豆莲子汤躲旁边去了。
那戴面具的少年踢蹴鞠时和跑跳不停的他人有些不同,他一双眼紧盯着场上游走的蹴鞠,脚下大多时却闲庭信步似的慢。
等找准时机,又如虎豹迅猛难挡,一瞧便是如杨修禅一样的常年习武之辈。
那人身姿矫健非常,杨惊春后半场不自觉盯着他看了好长时间,此时被杨修禅戳破,有些心虚地摸了摸鼻尖。
不过她又忍不住歪着脑袋往赛场看去,想瞧瞧那戴着面具的人究竟是谁家的少年郎。不过看了一圈,却没找到那人的身影。
李姝菀也有些好奇,跟着一起站在栏杆前往外四处瞧。
人没找见,是时,忽听场上擂鼓声又起,另有两队英姿勃发的少年自信上场,齐聚赛场中央。
蹴鞠赛共四队三场,此时比的是丙丁二队。
杨惊春和李姝菀皆以为蹴鞠只赛一场,此刻一见,顿时又精神起来。
杨惊春惊喜道:“往届不是仅赛一场吗?今年竟有两场!”
杨修禅看她兴奋得仿佛自己站在场上,勾唇无奈地笑起来:“是三场。等到午后,两场胜者会再赛一回,争夺魁首,你们今日可有得看了。”
李姝菀眯眼望向头顶热得晃眼的的日头,忽然有些疑惑:“蹴鞠不比射御,便是一队胜了,单独一人也难得出众,何不将力气留至明日,在射御比赛上一展身手?”
杨修禅道:“往届的参赛者都如你这般想,所以蹴鞠赛参与者少之又少。不过今年武赛由太子所办,若能入太子的眼,今后无论是入仕或是从军,都有益处。”
李姝菀了然:“原是如此。”
她与杨惊春不约而同将目光穿过宽阔的赛场,看向对面亭廊下唯一一处被白纱帐严严实实围着的席位。
风起,薄纱帐轻晃,端坐其中的身影投在纱帐上,如水影在烈烈日光中浮动起来。朦朦胧胧,叫人好奇得心痒。
蹴鞠赛开场前祈伯璟露过面,不过李姝菀和杨惊春来晚了,未能得见太子真容。
杨惊春将脑袋轻轻枕在栏杆上,偏头问李姝菀:“菀菀,你见过太子殿下吗?他长什么样啊?”
李姝菀也不知道。不过她想起宋静曾说过的话,猜测道:“他们说太子仁厚,那想来应当是端正温和之貌吧。”
杨惊春沉吟一声,天真道:“我问过哥哥,哥哥说过太子殿下长得很是好看。身如松,面若玉,皮白发浓,像个小美娘。”
杨修禅坐在桌案前,正在嚼冰止热,听见“小美娘”三个字,喉头猛地一噎,急得冲过来捂杨惊春的嘴。
杨惊春猝不及防被从背后搂回席中,后仰着头看着头顶杨修禅的脸,无辜地眨了眨眼睛,以眼神询问:怎么了?
李姝菀也愣了下,回头看着二人。
杨修禅用力咽下嘴里半块坚冰,顾不得喉咙被刺得发疼,苦笑着低声道:“小祖宗,我何时说过这大逆不道的话,你可别害我。”
杨惊春看杨修禅神色认真,声音从他掌心闷闷传出来,含糊不清道:“可我只是夸他啊。”
杨修禅道:“夸也不行。”
杨惊春叹气应下:“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