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119章 老朱:咱为什么不学大宋?
    紫禁城。

    宣政殿。

    此时。

    朱元璋负手而立。

    看着殿外。

    身边。

    朱标皱眉道:“父皇,今年朝廷算是最好过的一年,不提十弟年底承诺的400万两银子,便是十弟上次送来的银子,也足够朝廷开支!

    给颖国公的南征军犒赏都发下去了,北伐也准备的差不多了,甚至明年就能动手!

    您.为何还要为了十弟的200万两银子就.”

    朱元璋转过身,笑了笑。

    问道:“为了区区200万两银子,咱就让科举延期?

    太子,你真当咱会在乎区区一点银子?”

    朱标愣了愣。

    不在乎吗?

    刚才你讨价还价的样子

    自己可还历历在目呢!

    朱元璋笑着自言自语道:“大明,真的缺钱吗?咱当年问过韩国公,前代财政是怎么个模样!

    前朝情况特殊,那些鞑子财政管的稀烂,更是弄出包税制这样的奇葩制度,一年岁入几百万两,咱们不去管它!

    单说宋朝,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朝廷岁入可达6000万贯!折成白银便是6000万两!

    南宋时期,即便只剩下了半壁江山,总体收入,也能达到一亿贯!

    咱大明,是地不如宋朝广,还是人不如宋朝多?

    若是咱想效法宋朝征税,不至于年入只有一千万两!”

    朱标愣了愣。

    父皇这个观点,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朱元璋笑笑,道:“宋朝财政何以宽裕?韩国公说过,一方面是对百姓横征暴敛,无税不征!但最重要的,还是商业!”

    朱标点点头,道:“是啊!那些富商巨贾,手握银钱动辄几十上百万!这一次对盐商的查抄也足可见其实力!儿臣听说,查抄上来的财货价值四百万两之巨!”

    朱元璋笑道:“四百万两?那才有多少!有位故人,咱已命蒋瓛去寻了!若是寻到他,你才真正知道商人有多强的实力!”

    朱标懵懂地点点头。

    在他眼里。

    这四百万两已经很触目惊心了。

    朱元璋摆摆手,道:“太子!今日咱不提它!

    你不是问咱为什么答应檀儿,科举考试可以延期吗?

    那是因为咱也觉得,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不是好事!

    洪武四年,咱就看出来了!

    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都是什么人?

    虽然精通经史子集,念的头头是道,但办起实务来,差得远了!

    这么多年,咱从民间察举选拔人才,办国子监挑选可用之人,都是因为这科举考试选出来的人不行!

    若是多年下来,国家一直这样选拔人才,只怕可用之人将越来越少!

    到时候,官不知民,更不通政务!

    只怕府县权力都要被他们的师爷和吏员窃走!

    那些家伙一辈子晋升无望,到时候拼命搜刮百姓,咱这大明,岂不是要毁了?

    檀儿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科举考试改制本与他没什么关系,但他看到了这一点,便要据理力争,跟咱、跟宋讷他们争辩!

    就冲这,咱相信,檀儿真的是一心为国为民!”

    朱标点点头,道:“十弟眼光深远,又敢为了咱大明仗义执言,儿臣心中也是佩服得紧!”

    朱元璋笑笑。

    “他?他看的还不够远!”

    朱标听到这话,笑道:“还请父皇示下!”

    朱元璋道:“檀儿是个办事的好手,所以他的眼里只有实务,却看不远!

    他没做过皇帝,不懂也是正常!

    其实,官员不通政务又如何,咱可以让吏部制定更详细的观政、学习之法,并在考核的时候加以严格、细化。

    能够考上进士的,又岂会有笨人?经过一番学习、历练,也就成了!

    咱一开始想的是,这些书呆子只钻研四书五经,那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吗?

    日后,咱大明的官都会认可忠君爱国这一套!

    所以咱才将孟子书中大逆不道的言论悉数删除,足足有100多条!

    动不动鼓动百姓造反!

    哼,这个老夫子真是其心可诛!”

    朱元璋踱着步。

    皱眉道:“但是咱又想了想,若是科举考试从此以后,真的只考四书五经,是否会造成一个结果!”

    朱标忍不住问道:“什么结果?”

    朱元璋道:“天下官员皆出一门!大家都是孔孟门人,说话做事,最终的观点和利益也一致!咱这一世倒是无妨!

    但后世,若是这些官员皆是如此,岂不是将皇帝架空了?

    甚至有可能导致对抗!

    咱的后世子孙,又如何跟他们斗?”

    朱标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变得十分严肃,他也听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朱标忍不住点点头,道:“父皇说的是!”

    朱元璋笑道:“天下官员出自不同门类,不但可以吸纳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才,还可以防止他们的利益和倾向一致!

    为君者,最怕的不是臣子有反心,而是臣子团结一心啊”

    说着。

    朱元璋还皱眉道:“除此之外,咱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读书是一件很费钱的事!

    所谓十年寒窗苦读,读书人在这学习的十几年中,几乎都是不做任何事情的!

    完全需要依靠家里养着!

    同时还要延请名师、四处游学、读大量的书!

    这都不是家境贫寒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即便是有出身贫寒者,但他要想改变命运,也得依附于世家大族!

    长久下去,天下的官员都是出身富贵,还有谁愿意为穷人说话?

    到时候朝廷政令所出,皆是有利于富人而害于穷人!

    这大明朝的根不就被他们毁了吗?”

    朱标听到这里,顿觉如醍醐灌顶一般,忍不住道:“父皇说的有理!若是长久下去,不出几世,满朝诸公,可都只会为富者说话了!”

    朱元璋看着朱标,似笑非笑道:“太子说起来你还不如檀儿!

    他虽然也不懂咱!

    但他至少还会觉得咱是认为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不利于国家政务畅通,不利于官员选任!

    你就不同了!

    你居然会觉得,咱竟然会为了区区200万两银子就由得檀儿胡闹了!”

    朱标苦笑一声,道:“儿臣知罪!”

    朱元璋淡淡道:“现在说回银子的事!

    太子,刚才咱也跟你说了!

    咱要是想要钱,很简单!

    在税制上学大宋便是!

    同时,在制度上重视商业,凭咱大明的疆域和百姓!

    几年之内,便可以将财税达到上亿贯的高度!”

    朱标听到这话,忍不住眉头微皱。

    现在大明岁入才1000多万两!

    官员们都过的清苦,朝廷开支也时常捉襟见肘

    那为什么不实行重商的政策呢?

    朱元璋看了眼朱标,笑道:“咱知道你在想什么!

    咱心里也爱钱!有了银子,可以干更多事情!

    可以让百姓过得更好,甚至可以将多出来的银子给官员发薪俸!

    给咱修宫殿,大家穿好的吃好的用好的!

    何乐而不为!”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道:“但,一旦实行重商,就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

    说着。

    朱元璋一字一顿道:“礼崩乐坏!

    在咱的眼中,大明,已经足够富强!再富下去,是要出事的!

    咱盼着,咱这大明,可以世世代代,就这么长久延续下去!

    农民做农民,军人做军人,商人做商人,工匠做工匠!

    大家各司其职,各得其乐。人人虽然辛苦,但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那不是很好吗?咱当年若是能够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那还至于去造反吗?

    百姓其实是很好满足的,只是现在这个生活状况就足够了。

    所以咱不想要那么多银子,银子一多人心就乱了!

    人人会贪图享乐,奢靡之风,甚至妄图不劳而获!

    这样的天下,岂能长久!”

    朱标听到这话,也跟着点点头。

    “父皇说的是!儿臣常听父皇教导,天下的根本在农,而商不过是末端之事!”

    朱元璋笑道:“说的是!咱自少年起,便历经世间磨难,深知百姓之苦!

    农业乃是国之大本,社稳民安皆赖此而生。

    咱登基之初,即下诏修水利、兴农桑,欲使天下百姓各得其所,衣食无忧!

    咱知道,商业之利,能通国与国之财,活络经济之脉,但若鼓励商业,便容易使人沉迷于暴利之中,遗弃农耕之本!

    若民众皆弃农从商,谁去耕田?粮食何从而来?国家之基何存?”

    朱标道:“重农抑商是国本!动摇不得!”

    朱元璋继续道:“咱不想学大宋!还因为咱大明,实在是开国不易!

    别的朝代,前朝灭亡,便是灭了!

    绝不会再有什么纠葛!

    但这元朝却不同!

    所谓名亡而实存!

    历史上有哪个朝代,虽然丢了都城,号称灭亡了!

    手下却有上百万军队,从几个方向包围我大明?

    更加可恨的是小小倭寇,自洪武初年到如今没有一年消停过!

    甚至,咱还受了奇耻大辱!”

    朱标听到朱元璋这话,心中忍不住想起洪武初年。

    大明受到的耻辱。

    洪武元年,朝廷遣使者布告四方,诸如高丽、安南、暹罗、日本等地,中国已改朝换代。

    各方皆遣使回访,朝拜父皇。

    但唯独日本无人前来,直到问起日方,才被告知,大明使者刚一进入日本境内,便被日本人袭杀,诏书荡然无存。

    洪武二年。

    大明再遣使者杨载、吴文华等前往日本,并命令日本看到诏书,便来朝拜大明,称臣纳贡。

    若是不称臣,则准备好被大明讨伐!

    当时,日本已经分为南北两方。

    接到杨载、吴文华一行人的,是南方的怀良亲王。

    看到诏书,当即命令将明朝使团悉数斩杀,并将杨载、吴文华二人羞辱一番,关押了数月后才驱逐出境!

    如此奇耻大辱,当时让朱元璋暴怒。

    但最终,考虑到大明刚刚建国,还要应对各方战事,再加上元世祖忽必烈,在元朝最鼎盛的时候,派出过两次讨伐日本的大军,都失败了。

    这才忍气吞声,放弃了教训日本。

    朱元璋沉默片刻,道:“区区东瀛,咱早晚让他们血债血偿!”

    随后,朱元璋继续道:“这重商,便少不得与海外贸易!

    到时候,倭寇猖獗,海匪横行!只怕海疆更难收拾!

    沿海诸省皆是财税重地所在,更不能出事!

    所以,这商,咱不重也罢!

    若是将来海晏河清,发展发展倒也无妨!

    但现在的大明,重商实在是要不得!”

    朱标听到这里。

    看着朱元璋高大挺拔的背影。

    心中忽然有些感慨。

    原本觉得自己这些年观政已经颇有且长进,但论及这些帝王之术,要学的,似乎还有很多很多.

    魏国公府。

    徐达此时身体还是很虚弱。

    但在太医的建议下,还是坐在了院子中晒太阳。

    他对面。

    坐着的,便是救命恩人朱檀。

    徐达看着朱檀,笑问道:“不知殿下今日怎么有空,愿意来我府上?”

    朱檀笑道:“没什么!主要是想跟魏国公借几个人!”

    徐达大气地摆摆手,道:“你我之间还谈什么借!尽管带走,不用还!今后便是殿下的人了!”

    朱檀干笑一声,道:“那可不敢当,我是想跟魏国公借二位公子一用!”

    徐达愣了愣,苦笑道:“是我说大话了!他们虽然能借,但还是要还的!不知殿下要他们干什么?”

    朱檀道:“读书,考科举!最好考状元!”

    徐达愣了愣。

    仿佛没听清一般,看向朱檀道:“殿下.你让他们读书考科举?这.是不是找错人了?我长子辉祖、三子膺绪、四子增寿.可都不是什么读书的材料!

    不独我一家如此,各家子弟,皆是如此!自己是武职,后世子嗣也是武职!

    从小便舞枪弄棒,至于读书都是只为识字,可没有深学什么!

    你让他们考科举,那怕不是要10年8年的准备?”

    徐达这话虽然没有明确拒绝朱檀。

    但朱檀也能听得出来。

    借孩子给你用一下倒是没关系。

    但要是想借个10年8年那是想都别想!

    到时候几个孩子前途都被耽误了,算谁的.

    朱檀笑道:“卫国公误会了,首先,本王只跟您借三子、四子!长子毕竟日后要承袭家业,考上这进士也无用!

    对于他们两个,事情就不一样了!

    虽然做武官也是条出路!

    但为什么不多给自己一个选择?

    若是考中进士,在朝堂当中做个文官又何尝不可?”

    说着。

    朱檀道:“这件事我也是请示了父皇之后才来的!魏国公尽管放心!

    本王只需借用他们半年!

    若是半年之后,他们还考不中进士的话,自然就回来该做什么做什么了!”

    徐达听到这话,顿时点点头。

    只借用半年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好拒绝的了!

    更何况,鲁王殿下已经抬出了陛下。

    即便不说陛下认可的事情,光是他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自己也无法拒绝,那便让两个孩子跟着去学习吧。

    徐达点点头,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去吧,多读读书也是好事,纵使不能学出什么东西来,修身养性也不错嘛.呵呵!”

    直到现在,徐达依然无法相信,朱檀能让他们脱胎换骨!

    尤其是时间只有短短半年。

    那些文官的事情,徐达虽然不太清楚,但科举考试的难度他也是知道的,在读书人当中万里挑一都不止!

    自己那些孩子自幼就不喜欢读书,更何况也没怎么读过书,这些人若是只用半年时间就能考中进士,那才真是不可思议了。

    朱檀见徐达已经答应了自己。

    立刻笑着离开。

    “魏国公,到时候,可记得将人派来!”

    徐达笑笑。

    “殿下放心!便是绑也将他们绑去!”

    魏国公府。

    一处练武房。

    徐增寿赤膊上身,手提一把砍刀,舞动的虎虎生风!

    露出一身虬结的肌肉块。

    不远处。

    站着几个家丁,正给徐增寿喝彩叫好!

    嗡——!

    徐增寿一刀劈出,竟爆出刀身轻鸣声!

    “好!”

    “少爷厉害!”

    “少爷未来定是绝世猛将!”

    徐增寿满脸得意。

    “本少爷也这么觉得!”

    忽然。

    屋门被大哥徐辉祖阴沉着脸踢开。

    “别练了!”

    徐增寿听到声音,被吓了一跳。

    停下了舞刀,看向徐辉祖,忍不住道:“大哥,有何事?”

    徐辉祖道:“你可能暂时不用练武了!”

    徐增寿愣了愣,道:“大哥.我不就说了点什么去青楼、喝花酒、玩花魁之类的话吗?

    鲁王殿下都走好几天了,你怎么还一直记着啊!

    我现在老老实实练刀招谁惹谁了?

    这总没有错吧?

    你怎么现在还不让我练武了?那我以后还能去干什么?”

    徐辉祖轻咳一声,道:“老四,你别误会,我不是阻止你练武,只是父亲有话告诉你!

    接下来半年时间,你可能要跟着鲁王殿下了。”

    徐增寿皱眉道:“跟着鲁王殿下?跟他做什么?难道他要上战场吗?”

    徐辉祖摇摇头,道:“鲁王殿下不上战场,不过是需要你跟你三哥去帮个忙!”

    徐增寿惊道:“帮忙?莫非他嫌自己喝花酒人太少了,想让我和三哥一起陪他?”

    徐辉祖咬牙切齿道:“闭嘴!是跟他去读书!时间半年!”

    徐增寿一声惨叫!

    “读书?半年?那还不如让我去陪着喝花酒!”

    徐辉祖叹口气。

    也不知道这小子是被带坏了,还是真的性情如此恶劣,自从鲁王走了以后,嘴上就没离开过喝花酒三个字。

    徐辉祖对一个家丁道:“你去取鞭子来!”

    徐增寿听到这话,浑身一哆嗦。

    “大哥!你想干嘛?”

    徐辉祖叹道:“四弟!长兄如父,谁让你如此不成器!我不知道,一天到晚脑子里只装着喝花酒,为兄只好让你清醒清醒了!”

    徐增寿听到这话,二话不说,拔腿就跑!

    徐辉祖怒喝道:“关门!别让这小子逃了!”

    稍后还有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