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惟庸看来。
汪广洋这位老同志可太好了。
和他一起工作简直不要太开心。
因为人家汪广洋啊,躺平了。
汪广洋只有一个诉求。
让我平平安安熬到退休就行。
可朱元璋不开心。
你汪广洋尸位素餐想干什么?
想做大明孙连成不成?
于是一气之下。
把汪广洋调去广东行省当参政去了。
升官后的胡惟庸。
他深知朱元璋喜欢吃河豚。
就亲自去学习制作河豚。
河豚处理不好是会死人的。
胡惟庸每次帮朱元璋做好河豚。
都要亲自试吃。
没毒死,朱元璋再吃。
渐渐的。
左丞相,胡惟庸。
虽然名义上还是代理丞相。
可中书省人家已经能说了算了。
不知道大家对丞相的权利有没有概念?
丞相管点啥?
啥都管。
一般政务,丞相自己就能做主。
皇帝下的命令,他可以持保留态度。
甚至封驳皇帝的诏令。
什么百官升迁、废黜、奖赏。
都在丞相的职责范围内。
是不是突然觉得,皇帝权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了?
也不是你想杀谁就杀谁的。
想干啥就干啥的。
这就理解。
为什么胡惟庸拼了命也要当上丞相了吧。
此时胡惟庸大权在握。
贪婪的吮着权力的芬芳。
他飘了。
史书评价胡惟庸这个人。
是阴刻险莺,众多畏之。
阴险凶狠不是什么好鸟。
那一个飘了的坏鸟。
得了势最想干点什么呢?
报仇。
谁和他有仇?
刘伯温。
让你说我是小牛。
在李善长病退几个月后。
刘伯温申请告老还乡。
刘伯温是何许人也?
他清楚的知道。
朱元璋想除掉的可不是李善长。
而是整个功臣集团。
还是急流勇退。
给自己换个太平晚年吧。
刘伯温的晚年太平不了。
刘伯温50岁到58岁。
八年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
朱元璋得了天下时。
他已经是个迟暮的老人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以宽仁之道。
造福万民的理想就要实现了。
可现实很瘦。
他受到淮西集团的集体压制。
大唐位面。
“刘伯温怕是不得如意。”李二摇了摇头。
刘伯温年事已高,想要急流勇退,那还要看朱元璋答不答应。
他虽然已看到结局,但人身在局中,想要改变,无疑比登天还难。
即便如此,往往还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就如李二一般,若不是李渊逼他,李二何必要忍着千古骂名,夺下这皇位。
若是他不去争,死的就是他了。
兄友弟恭,在皇权面前,早已化为泡影,皇家之人对血亲便是如此。
不过只是一起上阵杀敌的兄弟,又有多少情分可讲?
若是这些人识趣,早早放下手中权力,便是好的。
若是不识趣,只能让帝王手中再添冤魂。
很多时候,杀不杀功臣,已经不是皇帝能做主的了。
李二的目光,扫向身后的大臣们,今日一起来猎场的人并不多。
但因天幕出现,所有文武百官都已聚集在他身边。
李二感动于君臣之间的情谊,却也希望他们能记住,他们是君臣仆,不是朋友,不要想着染指皇权。
他的目光扫过一众爱卿,随即哈哈大笑。
“继续看吧!”
心怀天下的闲人刘大爷。
退休了也闲不住。
他返乡的途中。
走到谈洋这个地方。
发现这里治安很不好。
刘伯温马上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写了封奏章。
请朝廷在此设置巡检司,加大一下治安管理力度。
胡惟庸的小雷达又收到了小尾巴。
他马上上奏。
刘伯温这是有私心。
他是想在谈洋这个地方建自己的陵墓。
因为这儿有帝王气。
帝王气这三个字总是让帝王很生气。
朱元璋敏感的神经被触动了。
你刘伯温是想干什么?
刘伯温是万万没想到。
一个小建议却能引来杀身之祸。
为了不让朱元璋猜忌。
他家也不回了。
回到京城,就待在你朱元璋眼皮底下。
这下你总该放心了吧?
与此同时,天幕之中。一行行弹幕滚滚飘过。
“朱元璋要的是集权,你那么多官是分权,他肯定不会那么做啊。”
“多人参政最后没有主心骨,等于养了一群混子,皇帝累死。”
“如此来看刘伯温在朱元璋心里地位不小啊。”
“料事如神刘伯温。”
“明朝确实沿袭了秦朝的“物勒工名”。
“老朱能从乞丐做到皇帝,心眼子肯定玩的深。”
“不是当了皇帝开始玩弄权术,是只有学会了怎么玩弄权术玩弄人心,才能当上的皇帝,别忘了老朱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要废丞相了吧。”
“可关键,老朱的儿时经历和个人性格,决不允许大权旁落到,老朱家以外的人。”
“皇权和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矛盾之一。”
“朱元璋杀胡惟庸主要就是为了,废掉丞相这个职位。”
“他飘不飘,都会是,希望收权在手的老朱打击的目标。飘了只是给老朱处理它拿到最好的。”
“明初刘伯温、宋濂、杨维祯、危素、杨基等人是讨厌朱元璋、眷念带元的。这一现象让钱穆都觉得不可思议。”
“老朱就是想废除丞相,故意让胡惟庸在丞相位置瞎搞,其实都在他控制之中。”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刘伯温想的还是过于简单。
洪武六年7月13。
胡惟庸正是升任为丞相。
刘伯温很难过。
他第一次希望。
自己预测胡惟庸会挣脱预辕车的猜测是错的。
不然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