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3章 各家反应
    作为史学家徐学聚很明白写这样一本史书需要怎样的功力。

    他最开始阅读时还想学习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但读着读着他就叹为观止,他发现凭自己的能力完全没有办法写出这样一本书。

    而更让他有所收获的还是这本书的内容。

    “原来这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是这样的关系?”徐学聚感叹。

    这两年福建洋面上来了越来越多的红毛人,有的人是要传教,有的人想要开辟商港,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在大明国内从事行商贸易,大明的官场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搞的混沌不清。

    往往是荷兰人在沿海杀了人,大明找不到罪犯,于是把葡萄牙人抓起来询问,讲起外藩的事情,现在这群福建官员都是头疼不已。

    读完这本书徐学聚总算是把这欧洲的历史搞了个大概,接着便也心中思索。

    原本在他印象中外藩的红毛人都是粗鄙无闻之辈,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他们之中也有许多聪明人物,过去福建的官员跟他们交往,往往以为这群老外蠢笨,从而容易受这些人所欺骗。

    “此真为八闽官员必读之书也。”

    这书的作者既通晓西洋事物,又是一个史学大家,徐学聚作为封疆大吏,并没有参与此时愈演愈烈的党争,对于使用太监身边的人也没有什么芥蒂。

    他思索一会儿,却是起了把这书作者王建阳招入幕府的念头。

    与此同时,湖州府德清县。

    方从哲看着书不禁高呼一声“若昂二世真乃贤君!”

    方从哲是万历十一年进士,几年前已经做到吏部左侍郎,只是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田义想要走后门让做监生的侄子当官,方从哲不允,于是就被田义威胁。

    方从哲一气之下干脆辞官在家闲居。

    方从哲是浙江湖州人,但是出生地却是在京师,他是今年湖州回老家祭扫才无意之中看到《葡萄牙国史》连载版的,一看之下惊为天人,于是到市面上收集了连载的所有内容,回家反复阅读。

    方从哲很受后来的东林大佬叶相高的器重,但他自己却祖籍浙江,乃是浙党的一份子。

    万历之所以会对税收动刀,也是因为此时的民间商业活动已经非常频繁,而万历朝以前大明对商人几乎没有正税征收,面对着这么大一个税源,谁看了不眼馋?

    万历闹出税监之乱,对此各党派却是态度不一。

    即将成型的东林党重要资助者是通州的商人和苏南的工厂主,加上这时几位大佬都已下野,主要工作是四处宣传讲学自然是坐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可以强烈反对榷税和矿税,在宣传之中也以绝对清流自居。

    而浙党则还掌握着朝廷几个大员的位置要实际做事,出于自身行动考量,浙党对于收商业税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不敢说要收,但是却也偷偷想收。

    因此经常被士林讽刺与民争利。

    徐学聚从《葡萄牙国史》之中学习到的是欧洲各国的历史以及各国现在的政策,方从哲却是将着眼点放在了葡萄牙国崛起的过程中。

    葡萄牙君王殖民摩洛哥解决了建国之后的危机,又通过争抢非洲口岸使得国家进一步得到繁荣,当国祚再次风雨飘摇之时又有一群航海家发现好望角和印度航线,带来的滚滚财富再次使得葡萄牙王国延续辉煌。

    葡萄牙之经济叫做重商主义,以为一国之根本在其财富,财富之根本在于不会贬值的金银等实体,其人以为若是手中金银充足,国祚定将繁荣。

    是以一国之君一切目的都在索求更多金银,为此甚至放权鼓励商人外出开拓。

    方从哲看的心潮澎湃,作为浙党官员,他在位上时就一直为国家的财税不足所苦恼,从葡萄牙的发展历程中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可以使国家强盛的道路。

    思索良久他展开稿纸,给远在京城的浙党大佬沈一贯写信:“葡萄牙虽是小国,但其发展之过程着实有可观之处,读此书后我觉若是细心研究,经商未必不能成为富国之道。”

    在书信的最后他还附上了一本《葡萄牙国史》,叫家人把这包裹连夜带往京师。

    从漳州去往福州的马车上,李国仙也在翻着王文龙所写的《葡萄牙国史》。

    她并不喜欢看这种史书,但是念着王文龙的名头也就在去福州之前带上一本。

    李国仙一看之下却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并不像想象之中的枯燥,反而十分有趣味。

    对于李国仙来说《葡萄牙国史》最吸引人的则是其中的各种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

    那些航海冒险家开拓海疆,碰见种种风俗各异的土人、看见瑰丽玄奇难以置信的景象,甚至为了验证地球是不是圆的而一直向西航行,至死不悔。

    这种英勇到极致的行为,让出生海商世家的李国仙觉得万分欣赏。

    就是李旦手下最英勇的海主,也不过是一群为了利益舍身搏命的冒险者而已,李国仙从没想到航海这件事居然如此浪漫主义。

    她将葡萄牙国史捂在胸口,心中想着:王大哥能够将这些船长海商给写活了,一定是因为他也是这样有雄心壮志的好男子。

    一千个人眼里葡萄牙国史有一千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但无一例外的是这本书的横空出世对于此时的大明人士来说的确是一件新奇无比的事情。

    熊清波分册印刷的方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建阳叔和麻沙刻来说,此时人一向以为不是多精美的印刷品,没有名气的建阳大部头作品往往没人愿意购买,反而是熊清波所印的这种类似杂志的小册子因为售价便宜所以在此时有相当多的受众。

    伴随着《诚德堂杂文》出版,王文龙的葡萄牙国史也就悄然流行开,许多买了分卷的读者对这部作品颇感兴趣,转而又去买合集。

    此时的读书群体中还有一大批乃是初通文字的士绅和商人,他们在葡萄牙国史之中看到的却是新兴的海外贸易所能带来的巨大利润。

    许多地主子弟看到葡萄牙国的历史,这才知道做生意有多挣钱,纷纷起了行商的念头。

    而还有许多大小海主看到了葡萄牙航海家的故事,都向往能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拼搏冒险陡然而富,甚至跻身贵族之列。

    无论如何,这本史书已经引起轰动。

    因为熊清波的刻书能力跟随不上,甚至有抄书铺挂出这本书来日夜誊抄,此书甚至传到山东河北,因为缺货在那里上半部的葡萄牙国史居然能卖到五两银子的高价,而浙江江西等地的刻书作坊也连忙开始翻版。

    王文龙的名字终于在天下传扬开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