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府尹朱汝器没受什么牵联,民间舆论挖掘了建宁县的政治格局,有识之士大概知道朱汝器是站在支持清查这一方的,和瓯宁县的贪官们没有太多关系。
福州方面更是能不查就不查,若是此案发展到要撤下一个府尹的地步,福建巡抚陈子贞都得受到牵连。
朱汝器忙着规划大堤修造,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水泥产量。
王文龙和王平保看着一群建阳的农民在垒水泥窑,王文龙好奇道:“这些人在烧窑方面似乎颇有经验?”
王平保点点头,指着远处的工匠头领道:“那些人是建阳的笋户,烧炭炼窑是他们的祖传本事。”
建宁府山多地少,除了烧瓷器,刻印书本,贩卖木材这些优势产业之外,还有一项出口大宗就是笋干,也就是外省所说的玉兰片。
这东西别看价值不高,其制作过程可谓十分复杂。
挖好的鲜笋首先要去壳用猛火煮,接着用硬木压机压榨,压成片状之后再要放入笋窑中熏烤六天,熏烤过程中要不断调整笋干的位置,这一步直接影响了烟笋最后的风味。
在福建山区专门以此为业的笋户,每年至少都要制作上千斤笋干,多者能达到万斤,以至于他们几乎全年都要在竹林中和炭火打交道。
这些笋户并不种地,一年的收入多半都要从山林中获得,除了熏笋之外,这些个笋户还生产松烟。这东西的制作方法是将松木砍成小块放入瓮中不完全燃烧,使得大量烟灰聚集在瓮壁内,将这些烟灰收集下来便是松烟,这乃是制油墨的员材料,建阳的大规模印刷业所需的墨汁,就是从这些农户收集的松烟制作出来的。
除此之外,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还包括:采药、炼炭、烧石灰等等。
无论熏笋,还是烧烟、炼炭、烧石灰,全都是和燃料窑炉打交道的工作,故而这些山中笋户故老相传的便是搭建各种不同功用窑炉的方法。
王文龙走到正在搭建水泥立式窑的工地上,就听林阿福对段逢紫建议道:“道长说这窑炉搭高了之后底部受热不均,这乃是因为火气会往上走,若是要底部有热气,可以在窑炉外再建一个烧房,招摇之时烧房和窑炉同时加热,这样入窑的风气也会是热气,窑炉底部的温度便也可以更高。”
段逢紫问道:“如此不会浪费燃料吗?”
林阿福颇为自信的道:“窑炉之中的温度提升靠的不是火焰而是靠入窑的空气转化成为的热气,加温空气这一步在窑炉之中也要做的,在窑炉外先将入窑的空气加热并不浪费。若是结构修造得当,以一个窑炉能够烧结的水泥块数量至少能增加三成,如此算来反而更省燃料。”
段逢紫连连点头:“那就先盘一个试验炉出来。”
段逢紫看着林阿福等人手脚利落地开始和泥垒土,转头才发现站在一旁的王文龙,他对王文龙笑道:“这些笋户真能干,比我在朝天宫用的火工道人还要熟悉烧窑的技巧。”
王文龙道:“没请到建州窑的窑工,不然他们盘窑也是一把好手。”
建阳本地的建州窑同样是天下名窑,虽然比起宋代鼎盛之时已经没落许多,但也是几百年炉火不断,所产的建盏天下知名。
只可惜建州窑窑工身价太高,窑工就算服徭役也是被太监抓去烧造瓷器,朱汝器没本事把他们叫来烧水泥。
段逢紫摇头道:“烧造瓷器和烧水泥颇为不同,瓷器价格昂贵,烧造之时主要是防止磕碰,在此基础上才追求较高的炉温。而烧造水泥完全不用担心泥料磕碰堆叠,只怕温度控制不好,反而是这些会控温烧炭的笋户更是适合。”
王文龙点点头,突然道:“你说叫这些笋户入股开办水泥厂,他们可有这个下成本胆色?”
段逢紫惊讶:“建阳先生想要和他们合资?”
王文龙的确有这个打算,现在波特兰水泥已经研制成功,在沿海的确可以建立水泥厂,但是成本工价远远不如在建宁合算。
一直到王文龙前世,闽北闽东的人口也不算多,主要的产业依旧是林木、矿业、加上由此衍生出的电池制造等特色制造业,而另外的产业大宗便是水泥厂。
这是闽北闽东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这地方不缺水泥生产的原料,也不缺煤矿和林木资源。
甚至福建西北山区的小水电也需要大量水泥产量才能够建设出来。
在建宁府建造水泥厂,可以利用航运的便利直接从整个建宁的各个州县获得原料,生产出来的水泥除了供给本地使用,直接通过建江就可以送到福州,继而供给全省。
对于海外开拓台湾开发等事业水泥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运送水泥包比运送更重的石头要简单,比起雕凿石头,用混凝土砂浆浇筑房屋,省去的时间更是不用说。
比如在王文龙前世的越战中,大国援助越南的重要物资就是水泥,此物的价值甚至不低于粮食,用水泥砂浆浇造,几天时间便能修筑起坚固工事。
而同时水泥厂的建设又需要多种资源,在开拓地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就地烧造水泥显然不现实,海外开拓的水泥需求最好就是由大明本土来满足。
如此计算在建宁府建造水泥厂是最合适的。即使从经济角度来说,这也必然是利润丰厚的投资。
林阿福带着自己的亲戚、子弟只用一天时间就盘好了实验窑,在场的官吏、工人、百姓都好奇的来看实验窑点火。
朱汝器问王文龙道:“这种水泥窑能够比段兄的设计更加好用么?”
王文龙笑道:“多半可以,说不定能省下一半的燃料呢。”
朱汝器惊讶:“能省这么多?”
林阿福敢毛遂自荐,就说明他有过用这种窑炉的实践。
王文龙记得前世他见过的水泥窑就有这种预加热的设置,只不过他没想到这种窑炉在明代就被烧炭工给发明出来了。
(本章完)